返回首页

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整体性、系统性地学深悟透“六个坚持”,在理解和把握“六个坚持”的精髓要义中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六个坚持”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

  这“六个坚持”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内在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根脉传承,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

  “六个坚持”明确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追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了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式,那就是不断地结合中国具体变化着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而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创新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人类求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追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充分聚焦于人民主体、人民力量和人民解放,明确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追求。

  “六个坚持”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理解和读懂马克思主义的“金钥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推进各项事业的哲学宝库。“六个坚持”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精髓,并在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矛盾分析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六个坚持”是应对各种复杂矛盾问题,深入揭示和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理论指引。

  “六个坚持”充分蕴含着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的制胜法宝。坚持敢于斗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面对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复杂国际环境,而且面临着改革发展、利益协调的复杂国内环境。国内外复杂问题相互交织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淬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六个坚持”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深刻回答了为谁斗争、如何斗争等基本问题,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伟大斗争的制胜法宝。

  认识和把握“六个坚持”的内在联系与哲学逻辑

  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主张通过感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将人民群众视为社会革命和客观环境改造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性系列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敬畏之心,将人民群众摆在了最为核心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党和国家事业的主体和动力是人民,党要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属性。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证自身真理性的意义与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了实践和真理的紧密结合。在理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应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品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要求。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基本范式的唯物辩证的科学认识论表明,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践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正,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指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马克思指出:“回答往往只能是对问题的批判,而问题往往只能由对问题本身的否定来解决。”问题意味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产生,问题的回答意味着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辩证发展。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决反对形而上学的形式逻辑,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提出问题,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方法。系统思维是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化与具体化,反映了事物发展需要更完整、更丰富的整体认识需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需要在实践中充分注重思维的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始终坚持观大势、谋大事、顾长远、抓根本,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宽广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从物质本体论出发,认为“世界历史”是客观演进的历史过程,人类的普遍交往强化了世界各群体的联系,预示人类的物质力量最终决定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顺应中华民族的夙愿,还要“胸怀天下”,主张“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理解把握“六个坚持”的精髓要义中,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领悟好“六个坚持”所蕴含的根本价值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处于首要位置,是领悟好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前提。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贯彻好“六个坚持”所蕴含的基本态度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体的客观实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继续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在任何时候都应坚持的基本工作要求。守正创新是我们党所应秉持的科学态度,充分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运用好“六个坚持”所蕴含的科学工作方法。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蕴含着指导具体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是应对各项问题的基本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系统观念的运用与把握,指出:“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马明冲)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