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让人才活水充分涌流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首要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承载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尚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创新创造能力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等战略短板。据《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报告,中国在全球知识技能库(第39位)和创新、创业型经济的人才影响力(第25位)等指标有待提升。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人才引领驱动作用,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人才政策引领,确保人才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力构建最优人才发展生态,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效能、激发人才动力。通过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做到用当其长、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积极发挥人才在各个领域引领驱动的重要作用,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着力强化人才自主培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本保障。要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国家战略需要,夯实交叉学科发展基础,针对关键技术存在被掐断的风险、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缺乏等现象,努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打造一支有利于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努力打造一流人才发展平台。要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紧紧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和人才发展需求,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基础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为自主培养国家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提供一流发展平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源头创新能力。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完善平台布局,建设科研创新基地,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创建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平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形成有利于学科交叉、团队协同、项目合作的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要加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不断拓展优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子,全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持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大师”的战略思维探索自主道路和模式,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造就一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通过“珠峰计划”“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等激活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尽快建立起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英才儿童早期发现和培养的科学完备体系,完善复合交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善市场化引才用才机制,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深化高水平的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之路,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发展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探索形成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效循环的战略格局。

  全面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开放灵活包容的人才体制机制有利于聚才兴业。第一,要着力优化人才科研评价机制,强化科研与教育教学互为依托,克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经费万能论”评价导向。要按照科技项目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创造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思人之未想、视人之未见、从人之未事、创人之未先”,需要宽松的环境,要为科研人员的思维和活动松绑,并与工程项目、仿制和跟踪项目区别对待。第二,要构建市场化人才价值评估体系,推广“人才有价”评估机制。市场化人才价值评估,有助于建立人才使用、评价、成长的开放性环境,要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借助市场价格杠杆,以市场主体和专业主体自由选择的方式构建人才评价标准,评判人才品质,引导人才发展,调整人才错位,优化人才配置。构建价值导向的资源配置、财富分配、资本对接机制,在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双招双引、创新创业中充分体现人才团队价值。

  【作者:张守凤(济南大学  )】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