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崔大庸:执着坚守,无悔探寻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胡舒彤  

  ◆个人介绍 崔大庸,1961年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副主委、济南市委主委,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评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山东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或参与发掘的章丘洛庄汉王陵、章丘危山兵马俑坑、长清双乳山汉墓、长清仙人台周代墓地等入选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与济南不解的“考古之缘”

  崔大庸是山西汾西县人,1980年,他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便与济南结下了不解的“考古之缘”——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他赶赴的第一个考古现场就在省城东郊的大辛庄遗址;1995年和1996年又先后与同事合作在长清仙人台和双乳山取得了重要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而1999年,他更是走下讲台、走出校园,来到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担任所长,俯下身子认真探寻起这座千年古城曾经的辉煌。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突出的成果,而济南这座积淀了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正是我埋头实践的好地方。”崔大庸如是说。

  也正是在济南考古研究所,这份“缘份”变得愈加深厚。1999年初夏,一辆大型铲车在章丘市枣园镇洛庄村村西1公里处的土冢旁施工时,不经意间挖出90余件铜器。2000年春节刚过,作为考古队队长的崔大庸便带领同事,冒着大雪赶赴洛庄汉墓工地开展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此后,他们共在墓室和墓道周围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是目前发现的汉代诸侯王陵中最大者之一,陪葬坑中共出土各种文物达3000余件,其中在9号陪葬坑内,仅纯金马饰就出土40件,总重量达600余克,这在汉代马具的考古发现史上是最多的一次。他们在11号坑发现的车马具绝大多数为鎏金铜器,总数量达1500余件,展示了汉初诸侯王出行的盛大场面。而14号陪葬坑为乐器坑,计有由14件纽钟和9件甬钟组成的一架编钟,据音乐史学家鉴定,这是考古发现的汉代编钟中保存最好、音质最好的一套,被专家誉为“西汉第一编钟”。2000年,洛庄汉墓的考古发现被列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而这也成为崔大庸考古事业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他又先后指导发掘各类墓葬遗址数十处,成为济南市文物考古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汉唐考古研究方面的专家,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有人说‘远看像是挖土的,近看像是刨红薯的,仔细一看才是考古的’,还有人以为考古是‘半农业半旅游’,这都是误读。”崔大庸告诉记者,考古工作待遇不高、生活条件差,选择它即是与寂寞清苦为伴。

  他所带领的考古队就曾住过废弃的农场办公室,每逢大风天,屋内就成了一片“土海”,室外要是下起大雨,房间里就小雨点不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要整理绘图、文字材料,处理数码照片,为将来写出科学的发掘报告作准备。室外工作的辛苦自不必说,盛夏时节工地上的温度常达到40摄氏度以上,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工作是家常便饭,数九寒冬室外作业又何来取暖设施,寒风中清理遗迹或是绘图照相,手指冻得麻木。

  在洛庄汉墓工地的那个冬天,考古队员还曾在深坑上面罩上塑料布,人在下面清理,虽感到憋闷,却暖和了一点,可蒸发的水汽凝聚成滴,又不断地落在头上、颈上和背上,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考古工作看起来多是体力活,其中包含的科学性却极为严格。许多遗迹现象,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下些许痕迹。倘若在清理过程中不十分仔细认真,一旦出了差错便永远无法恢复。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考古科学家必须时刻用科学的态度武装头脑,加倍小心仔细。由于考古发现的大量遗迹都分布在地下,在清理时,又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姿势去工作,或坐、或蹲、或趴、或卧,一坐甚至是几个小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崔大庸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就是在长期的考古工地上落下的。

  艰苦如此,崔大庸却说自己“选择无悔”。“我们考古人自己了解所从事事业的价值,更能从中领略考古学的巨大魅力,获得无以言表的快乐与满足。”

倾力保护城市“珍贵记忆”

  在济南市文物保护方面,崔大庸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带领所在文物部门的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城区建设中,先后发掘了高都司巷、旧军门巷、县西巷、按察司街等遗址,在城外建设中,抢救发掘了章丘马安遗址、历城唐冶遗址、长清张营遗址等一批遗址;与有关部门合作,在纬六路建设中,整体搬迁了老洋行,在经一路拓宽中,协助保护了济南最老的电报楼等,为省城城市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而在地上的文物保护方面,最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便是对府学文庙的修复。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是历代官方祭孔的地方,其历经破坏、倾圮,后又被占用,许多建筑被拆除。在他及多方专家的呼吁和推动下,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工程于2005年正式启动,这项被称为“千年大修”的重要项目由崔大庸主持,经过历时5年的精心修缮后,留存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建筑也得到复建,整体气势恢宏,展现出曾经的雄姿。近年来,贺年祈福、诵读经典、成人礼等传统文化活动常在此举办,使得府学文庙成为省城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场所。

  谈及文化遗产保护,崔大庸表示“依然任重道远”。“随着建设规模和速度加快,新的考古发现将会不断涌现,任务仍十分艰巨。我们也热忱期望,随着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认知度的提高,能有更多人来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李俊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