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郭思克:让博物馆文化走近寻常百姓

□ 陈阿娇
  ◆ 个人简介 郭思克,1966年生,现任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山东管理处处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系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编辑出版《山东文物丛书·玉器卷》《山东省博物馆藏年画珍品》等多部著作,组织策划的《考古山东》《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等展览多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奖项。承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子课题,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泰山文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众多博物馆让历史人物频频“卖萌”与网友互动,成为坊间热门话题;山东博物馆推出一系列新颖别致、文化含量深厚的展览和体验活动,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引得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博物馆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寻常百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思克,现任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他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整合利用齐鲁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带领山东博物馆向着“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快速迈进。
鉴定求精,为国家藏宝
  文物鉴定是文物征集、保管、展览陈列的基础,文物进出境、打击文物犯罪等也都离不开文物鉴定。2008年,郭思克被国家文物局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长于玉器鉴定,兼职负责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山东站、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组织全省的文物进出境审核、公检法海关部门等涉案文物鉴定、馆藏文物鉴定等。郭思克对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文物鉴定技能做到准确掌握,文物鉴定程序娴熟于心。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二十多年来,郭思克组织参与文物进出境审核、文物拍卖公司拍卖标的审核、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的鉴定、定级和公安、检察、司法、工商、海关等罚没文物的鉴定等各类鉴定活动近千次,鉴定文物20余万件。
  文物保护与征集是博物馆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在抢救与保护濒危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重大贡献。2010年山东博物馆新馆落成至今,山东博物馆征集各类藏品达10272件(套),其中包括山东地区民间木版年画2108件,鲁绣作品及资料4510件,战国至汉代铭文陶器1514件,山东籍书画、收藏名家作品及藏品410件,以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为主题的珍稀野生动物标本400件等。在进一步充实原有馆藏资源的同时,也在木版年画、鲁绣、古代书画、古代铭文陶器、珍稀野生动物标本等领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收藏体系。
  新馆开放至今,总面积近千平方米的金属、纸质、漆木器、陶瓷、纺织品等文物保护实验室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山东博物馆近两年来为本馆及其他文博单位修复各类藏品1486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9项。
展陈创新,为公众启智
  博物馆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蕴含着祖先和当地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郭思克认为,展览是博物馆与观众联系最为密切的渠道,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水平的直观体现。
  如何把展览做出特色、做出水平,让精深的历史文化走进百姓的生活视野,是郭思克一直在思索的课题。为此,郭思克倡导将国外先进的“策展人”制度引进到山东博物馆的展览工作中,即选定题目后,选择该展览领域的专业人员作为展览策展人。策展人总体负责整个展览项目,包括展览创意、策划和筹备等,协调有关展览的公共资源。策展人制度能够更为合理地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员活力,让展览的主题更加鲜明、设置更为合理,全面提升参观者观看展览时的体验。
  山东博物馆推出的《考古山东》展览荣获“2012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分获2013年度、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优胜奖。2013年10月,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重点项目,山东博物馆推出《欧美经典美术大展》,展出达芬奇、毕加索、达利等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300余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4年11月开展的《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展出标本400件,总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一展览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展出动物标本最多、展陈手段最先进的非洲野生动物展,也是山东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首个自然类常设展览。展览开展以来,观众参观热情高涨,最多的一天达到25115人(2015年1月1日),创造了山东博物馆单日参观人数的新纪录。
  山东博物馆目前形成了9个展览、15个展厅的基本陈列体系,每年还推出20余个临时展览,其中原创性的展览占到一半以上。
倾力为民,服务文化建设
  郭思克特别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作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博物馆积极创新服务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让博物馆的文化与服务惠及民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目前,山东博物馆已经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单位验收,形成了“孔子学堂”、“自然教室”、“历史课堂”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验体系。自2013年开始,山东博物馆连续三年举办了“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山东赛区活动,并于2015年7月承办了全球总决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1个省市的267支队伍、近千名选手参赛,规模和人数创下历届全球总决选之最。山东博物馆因在环球自然日活动中的杰出贡献,被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授予“特别组织奖”。
  虽然是学术领域的文物鉴定和策展专家,郭思克却将文物和文化如何走入基层作为了工作重点之一。“流动博物馆”正是这样的一种“接地气”的文化传播形式,以文化大篷车为载体,让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军营,系列博物馆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每次策展时,郭思克都要求尽可能设计观众参与项目、设置互动区,让观众全方位立体化地体验博物馆文化带来的愉悦,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山东博物馆还综合运用多种文化传播渠道,强化网站、微博、微信、数字化博物馆等新媒体在信息发布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博物馆主动服务群众、实现与观众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此外,山东博物馆还积极设计开发博物馆相关文化衍生品,不断改善观众休闲服务设施,目前有纪念品商店、沉香雅集、咖啡厅、自然展礼品店、博文书苑等6处场所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产品与休闲服务。
  山东是文化大省,孔孟之乡,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郭思克深深地热爱着他从事了多年的文物鉴定、藏品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并将继续付诸心血,努力将山东博物馆打造成为我省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宣传的响亮名片。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李俊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