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推动“链长制”走深走实 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链长”

  6月1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山东省工信厅联合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等部门介绍“链长制”推进情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介绍,山东从建章立制、系统谋划、协同推进、联系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

  去年年初,山东启动了“链长制”工作的研究探索。经过反复几轮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链长制”工作方案逐步清晰,各项制度设计日渐成熟。去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36号),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四大机制。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山东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提请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链长”。最近,山东又进一步细化实化了“链长制”运行的30条具体措施,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后已经印发实施。近段时间,省主要领导陆续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调阅材料、实地调研等形式,切实加强对产业链建设的指导和推进,聚焦关键技术产品供应、创新联合体组建、重大补链延链项目落地等方面,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链长制”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去年以来,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对象、可对接外部资源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比如,把塑强优质企业作为落实“N张清单”的关键抓手,去年以来,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再比如,切实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配套,先后组织开展了5场融链固链专场对接活动,推动112家“专精特新”企业与相关“链主”企业新达成合作事项187项,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进一步增强。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山东省工信厅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联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需求269项、高端人才需求254人、高校高职毕业生需求1.6万余人。其中,50多项技术(产品)已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重点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联合市县工信部门,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其中,已完工投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837.7亿元;落地建设阶段项目273项,完成投资1199.4亿元;前期谋划阶段项目59项,计划投资1115.2亿元。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例,山东省工信厅联合有关市,积极推动建设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以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山东“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1-4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7.6%,软件业增长17.5%,大数据产业增长20%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

  张海波还提到,去年以来,山东省工信厅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抓好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一方面,全面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通过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成立了8个联系服务组,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5月12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一线办公”,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通供应链堵点,解决资金链难点。截至目前,共有1258家企业纳入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国家级147家,省级1111家),累计帮助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难题2610个。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