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山东省两会期间引发热议

  1月18日晚,参加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参加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共同观看了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精湛的表演,悠扬的旋律,感人的故事……演出结束后瞬间在代表、委员之间引发热议,是什么样的剧情让大家眼含热泪?这部剧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我们听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说了什么……

  杜振宁: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早就听说歌剧《沂蒙山》气势恢宏,感动人心,这次我有幸观看了这部史诗般的民族瑰宝。一段段军民同心、牺牲小我、团结抗战的历史,以歌剧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时,不禁心潮澎湃。” 省人大代表、国家特聘专家、烟台大学药学院二级教授杜振宁向记者谈到。

  “歌剧展现了老百姓一诺千金的思想,体现了沂蒙人民拥军、爱军,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曾专程到临沂,他深情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山》书写革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凝魂聚气,我们要牢记传统、不忘初心,让沂蒙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一切为群众着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杜振宁说。

  杨文法:做和平年代的“海棠”和“林生”

  

  “‘巍巍沂蒙山,浓浓沂水情’,作为一名生在蒙山,长在沂水边的沂蒙儿女,今晚的歌剧《沂蒙山》更是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济南市委国际医学中心支部主委、国药控股山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法看完演出后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大型歌剧《沂蒙山》唱响了一曲大气磅礴的沂蒙精神赞歌,充满了豪情,充满了正能量,同时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舞台立体,演出阵容强大,正是‘书写革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凝魂魄力,声入人心’之作。”

  杨文法告诉记者,《沂蒙山》真切揭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的沂蒙精神,如春风化雨,让沂蒙精神滋润观众心灵,鼓舞奋进的力量,让永不褪色的沂蒙精神融入大家心灵深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大家才有小家,有祖国才有我们。作为一名沂蒙儿女,更要带头传播‘沂蒙精神’,全身心投入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为一名政协委员,要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不忘初心和使命,做好和平年代的‘海棠’和‘林生’,为做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永远努力!”

  桑哲:看过《沂蒙山》,才真正体会什么是演员含着泪演,观众含着泪看

  

  “看过《沂蒙山》,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演员含着泪演,观众含着泪看!”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桑哲看完演出后激动地对记者说。

  “民族歌剧《沂蒙山》,真诚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军民一心的红色沂蒙精神。‘沂蒙山的亲人,让山河屏息,让天地动容!’歌声响彻云霄,穿越时空,震撼全场人的心灵,即便再坚硬的心也不能不被感动,观众无不一次又一次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桑哲告诉记者,最后时刻,所有观众起立鼓掌致敬。致敬“化入四季,化入泥土”,站在沂蒙山的抗日英灵,致敬“乳汁救活抗战,鞋底绣过春秋”的沂蒙山人,也致敬把英雄们复活了的演职人员。“一次次谢幕、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久久不肯离席,让幕布也久久难以拉下,这更是印证了沂蒙精神所代表的军民鱼水情的巨大感染力!”

  “‘宁做枪下鬼,不做亡国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放弃小我、投身抗日的毅然决心;‘血染青山春又生’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军民同心抗敌、不畏牺牲的大情大义;‘高山苍茫热土厚’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感恩和鱼水深情;‘为了爹娘,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引开敌人。’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每一句歌词都深深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涤荡着我们的心灵,也激发了每一位观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爱国主义热情,使我们更加深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责任与义务。”桑哲由衷地感慨道。

  董海全:要多出好作品奉献给社会

  

  “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对民族歌剧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的民族歌剧中,《沂蒙山》无疑是重要的探索之一。《沂蒙山》的演出深深震撼了我,而我作为文化艺术界的一名政协委员,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出好作品、多出优秀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我也期待《沂蒙山》这部歌剧继续打磨、常演常新,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民族歌剧创作贡献出更多经验,成为当代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的典型代表和精品巨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画院油画·水彩画创作室主任董海全说。

  李瑞华:希望通过我的歌声向更多观众诠释这段伟大历史

  

  “这部民族歌剧堪称一部史诗般伟大的民族作品。首先,它突出了一个‘情’字。我相信所有的观众都跟我一样,眼含热泪看完此剧,剧情自始至终贯穿着浓浓的民族情、家国情、骨肉情、儿女情及军民鱼水情。它既是我们伟大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辱,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之魂,又是沂蒙山革命老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省政协委员、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授李瑞华说,剧中的咏叹调“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我们都是您的儿女,您是永远的爹娘... ...”就是最好的描述。

  “《沂蒙山》遵循了声乐旋律至上的创作原则,该剧一反西洋歌剧的传统创作手法,大量融入了中国戏曲、山东民歌及山东快书等民族音乐艺术元素,使它的曲调、歌词及曲式结构更加民族化、本土化,使其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音乐审美标准和听觉习惯。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那首世人皆知的山东民歌旋律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连绵不断,似乎在娓娓地向观众诉说着山东人民对祖国、对子弟兵那浓浓的爱。”李瑞华仿佛又被拉回了刚才的剧情中,眼角浮现出感动的泪水,“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政协委员,我会牢记这段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希望通过我的歌声向我的学生以及更多的观众诠释这段永远不能忘怀的伟大历史!”

  曹京敏:这样的革命情谊洗涤心灵、启迪灵魂

  

  “三个小时的演出看下来,我掉了好几次眼泪。”省政协委员、济南曹博士美容整形医院院长曹京敏告诉记者,《沂蒙山》歌剧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全场一直爆发热烈的掌声,感动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

  “为什么演得好?因为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单单举其中一个剧情来说,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主角宁愿牺牲自己的儿子,也要救革命烈士的后代,体现了那个年代拥军爱军的热情,这种革命情谊洗涤心灵、启迪灵魂。”曹京敏说,作为一个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民族歌剧,激发了政协委员们在当今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时刻牢记回馈、帮助老区人民。(记者 杨帆)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