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齐鲁医者在武汉方舱医院上演温情救护故事:“武汉外甥”每天多出的一小时

  □大众日报记者 常青

  在汉阳方舱医院里,一位防护服上写着“武汉外甥”的护士引人注目,她就是烟台业达医院大外科护士长李知洪。“我姨夫是湖北黄石人,为了拉近和患者的距离,我就在防护服上写下了‘武汉外甥’几个字。”李知洪告诉记者,在方舱内工作时,很多患者跑过来问她“你真的是武汉外甥”?然后衷心地向她和山东医疗队队员表示感谢。

  出舱是个很慢的事儿,所有医护人员排着队往外走,需要经过缓冲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每个环节都要对所有队员层层把关,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每次出舱,李知洪都主动把提前出舱的机会让给其他队员,而她自己则利用排队时间,在舱内再待一会儿。要不就是总结一下当天的工作,要不就是和患者们聊聊天,缓解一下他们的情绪。这样一来,李知洪每天的工作时间又多了一个小时。

  与一般的医院不同,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移动医疗平台。在疫情的关键时期,武汉通过改造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场所已逐步建立起十余个方舱医院,主要收治轻症患者。2月9日,我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位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汉阳方舱医院。

  2月11日,汉阳方舱医院正式启用。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孙光首批进入医院工作。第一批进舱人员是包括孙光在内的6名医生、8名护士。下午4点,方舱开始收治病人。他们用一个小时穿好防护装备,以三级防护的最高标准进入。不一会儿,病人陆续来到,因为是第一批进舱队员,面临的突发事件和困难也是最多的。他们的工作十分繁忙,汗水一遍又一遍冲洗护目镜,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因为完全密封,手也不能动护目镜,说话呼吸也十分困难。孙光告诉记者,患者们都积极配合山东医护人员,好多人听到他的山东口音,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山东。

  2月11日晚上10点,第二批队员前来接班,他们把工作流程和重点病人一一作了床头交班,才脱掉了防护装备回到住处,那时已经是凌晨1:30,整整13个小时孙光和他的“战友”们滴水未进。即便在如此繁重的劳动强度下,孙光仍然斗志昂扬,他在日记中写下:“惟愿所有逆风而行的医务工作者不负重托!”

  “经过两小时的飞行,飞机徐徐降落在了荆楚大地。”2月14日,习惯每日一记的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团支部书记、主治医师许正义完成了延迟几天的笔记,从到达武汉起,他便进入了忙碌的“战斗状态”。

  他告诉记者,目前汉阳方舱医院医疗工作实行24小时轮转,医务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舱,出来后轮换下一组,以保证安全和高效。许正义说,尽管在舱内工作时间是6小时,但进出舱穿脱隔离衣及消毒比较麻烦,加上工作时间,整个过程下来需要十几个小时,在这期间是不能进水进食和上厕所的,对医疗队队员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为了尽最大努力救治病人,医疗队队员都刻意减少了饮食,以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

  “第一天参与医疗救援工作,我从凌晨3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11点出舱,出来的那一刻才发现,防护镜都是雾水,早已看不清。”虽然工作异常辛苦,但许正义仍感到满足,“医疗救治过程中,有不少病人症状逐渐好转,体温也正常了,看到我们非常激动,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虽然很累,但私底下聊天时,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许正义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