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走进暖心食堂,品尝“文明”味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把路面冲刷得格外清亮。沿着海岸线,穿过挂满红果的苹果园,来到威海荣成市夏庄镇甲夼马家村。这里的“暖心食堂”每天给村里老人免费提供一餐热饭,却几乎花不了村集体多少钱。低成本、常态化运营的“秘笈”何在? 

  10月21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的参会者们,到这里调研观摩。 

  正是上午10点多,甲夼马家村村民马书平坐在“暖心食堂”里,和其他老人一起看理论讲座视频。15分钟后,讲座结束,老人们从偏厅走到食堂。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马书平老人说:“来这吃饭方便,还能和老伙伴们一块儿拉呱学习。孩子一听说我来,十分放心、安心。” 

  一餐热饭,慰藉了老人,方便了家人。这一餐热饭,全部出自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巧厨娘”志愿服务队之手。志愿者马秋玲一边把饺子下锅,一边告诉记者:“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作为志愿者,为老人免费做饭,感到光荣。” 

  在荣成,目前已有363家这样的“暖心食堂”建成运营,覆盖全市46%的村居,为1.2万名8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餐食。“暖心食堂”由全市400多支“巧厨娘”志愿服务队5200多名志愿者提供服务。 

  “志愿者免费做饭,怎么坚持?”面对提问,甲夼马家村村支书马永泉说,志愿服务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乡村志愿者能坚持,一方面是孝老爱亲传统文化的浸润影响,另一方面,需要从农村党员干部抓起,以理论宣讲凝聚民心,以志愿信用激发文明风尚。 

  在荣成,农村党员干部冲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最前面。荣成市的志愿信用建设,也首先从农村党员干部抓起。今年荣成市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了“四清”工程,农村党员干部带头,有力带动了各村参与,超过10万名农村志愿者成为“四清”整治的主力军,推动荣成80%以上的村整体通过信用验收考核。 

  在探索中,甲夼马家村从思想入手,请党校老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到村里讲课,宣传党的政策、法律知识,把新时代新思想“滴灌”到大伙儿头脑中去。“市委党校的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市社科联的中国梦宣讲团,都来村里讲过课,十分受欢迎。”马永泉说。 

  原来,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以来,荣成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三级书记”带头宣讲,成立了33支专家型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理论普及志愿服务队,他们在荣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上亮出自己的项目清单以及志愿信息,方便各级群众“点单”。目前已开展宣讲80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40多万人次。 

  不仅在理论宣讲层面做到了群众“吹哨”、部门“报到”,荣成市还将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等工作都“包装”成志愿项目,通过信用赋分、设立村级信用基金的形式,激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位于甲夼马家村中心位置的信用榜上,一面面小红旗,就是这个昔日问题村奔向先进文明村的最好见证。 

  甲夼马家村妇联主任杨秋云指着小红旗说:“每个星都是靠参加志愿活动得来的,4小时1分,1分就是1个星,5个星是1面红旗。村民都互相‘攀比’,村里有什么事一招呼,一呼百应。” 

  要让志愿者既得荣誉又得实惠。为表彰激励“巧厨娘”志愿者,除了每季度在信用基金发放仪式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外,还能用信用积分在村里的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介绍,为保障运营,市财政设立200万元文明实践“暖心食堂”专项基金,对每个村“巧厨娘”志愿服务队,给予1万元、5000元、3000元奖励,进一步调动群众的志愿热情。 

  “暖心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是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了解到,在荣成,市镇村三级每年设立2000多万元的文明实践信用基金,政府资金引导下,爱心企业也纷纷冠名赞助。村居设立志愿信用超市,居民可随时将信用积分兑现,每季度都表彰激励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的群众。仅去年一年,荣成就发放农村信用基金1800万元,涉及30多万人次。 

  解剖一只“麻雀”,可以窥全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为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长久,没有成功的先例,要靠各地摸索实践。 

  整个上午,除了甲夼马家村,与会者们还调研观摩了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崖头街道香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俚岛镇大庄许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观摩点的设置安排,从市级、城市社区,到经济实力不同的乡村,各具特点,各有探索,各成经验。 

  一名参会者说,短短一天的会期,受益良多。荣成市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4000多个,志愿者15.5万人,其中农村志愿者发展到10.2万人,这个数字令人惊讶。只有让群众真正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获益者,让文明实践汇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文明实践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