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村电影放映员綦冬梅 行走乡间,放映万千

  本报记者刘阳

  “今天晚上放电影,大家吃完饭到文化广场来哦……”太阳还西斜在田埂,綦冬梅就拿着喇叭走在村里吆喝着。

  綦冬梅是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这一天,她要去的放映点是陈庄镇中古店一村。

  正值夏末,过了晌午綦冬梅就匆匆准备好了自己的晚餐。下午3点半,她和两位女同事准时从公司出发,前往放映现场。将近一个小时,中古店一村到了。塞满放映器材的放映车把綦冬梅和放映器材放下,就驶向下一个放映村。这时候,离放映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綦冬梅赶忙请村里的网格员下发晚上放电影的通知,再沿村张贴海报,碰到村民,便发放电影放映的宣传单,拿着喇叭在村里走街串巷……

  一切宣传工作准备就绪,綦冬梅搬出几十斤重的家伙什儿。这里边什么都有,大到放映机、喇叭、幕布、支架、方凳,小到蚊香、花露水、风油精、针子、锤子,一应俱全。綦冬梅熟练地把高大的支架架好,把幕布架起来。“现在有了支架方便多了,以前我们都是把砖头系在绳子上,把绳子扔过墙那头来支幕布。”綦冬梅说。

  綦冬梅从2008年开始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至今已经13年。多年来,放映队女同志比较多,后来受一部电影的启发,綦冬梅组织成立了利津县女子放映队。放映队有20余人,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如今,这支活跃在全县512个行政村的女子放映队,已经在整个山东省有了名气。

  离放映时间越来越近了,綦冬梅和她的几位女性伙伴穿上了旗袍。这是每次放映前的固定演出,第一个节目是旗袍走秀。这个节目结束,綦冬梅又换了一身行头,站在广场中央打起了快板。綦冬梅说,这些节目都是她和同事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群众来看电影。果真,演出开始不久,广场上就聚集了30余人,其中老人和孩子居多,他们有的坐在放映队带来的方凳上,有的坐在自家的马扎上,还有的索性站着,孩子们在人群中跑来跑去。

  晚上7点半左右,天黑下来,电影开始放映了,观众们沉浸在影片中,綦冬梅终于有了会儿休息的时间,她拿出已经凉透的晚饭吃起来。

  电影放了不多会儿,蚊子开始多起来,綦冬梅点上了蚊香,拿出了花露水和风油精,有村民需要,她就递上前去。放映的两个多小时里,綦冬梅坐一会儿,站一会儿,她说是因为腰不好。“放映队的女同志基本上腰都不太好,因为每年放映的时节都是4月底到10月中旬,这段时间湿气大,大家每天晚上都在外面,难免腰腿受点儿罪。”每天出勤放电影,也让她不敢生病。“请了病假村民还怎么看电影呀?”

  放映结束了,村民们陆续回了家。綦冬梅开始收拾放映器材,夜黑风高,有几位老人留下来陪着她,她说,这是让她感到特别温暖的时候。收完器材,老人们也都散去了,綦冬梅走到村口等放映车来接她。田埂里的玉米长得过人高,野猫的叫声此起彼伏,有时候一等车就是半个多小时,綦冬梅说,这些对于女同志来说,还是挺害怕的。

  近些年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有人认为,农村已经不需要放电影了。但綦冬梅不这么认为,她说,一方面,农村电影放映的影片都是有针对性的,科教片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健康生活,故事片又大多是戏曲类、家长里短类、战争类影片,特别适合留守老人和儿童观看。另一方面,和城市的电影观众把到电影院看电影作为一种社交方式一样,在农村看电影也是农民联络感情的平台。

  为了把电影放映工作做得更好,她带领放映队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服务工作,一是放电影,二是为村民配备流动书架,三是开展好映前演出,从而达到“1+1+1>3”的效果,把“等群众看电影”转变为“请群众看电影”,让农村电影放映真正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綦冬梅还倡导做好便民服务,在每次放映前免费为村民理发,给村民的孩子辅导作业,农忙时节还帮着村民干农活。她说,干这些事儿,既是为了感激村民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也是为了与村民拉近感情,让大家更愿意来看电影。“其实农村电影放映不困难,多用点心、多做点服务,人气就能越来越旺。”綦冬梅说。

  原文链接:农村电影放映员綦冬梅 行走乡间,放映万千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