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市李沧区积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凝聚“五老”力量,让家长孩子共成长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杨柳依

  在家庭教育工作中,青岛市李沧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情感优势,在全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形成了关心重视支持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五老”力量正依托李沧区各级关工委平台,成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时代新人不可缺少的力量。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

  随着李沧区城市集聚力不断增强,外来青年务工人员持续增多,全区中小学生总数达56709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占比超过40%。

  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成长的关注、教育相对较少。李沧区关工委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构建以家庭为主体、以社区为助力、以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组织“五老”队伍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助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及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

  李沧区关工委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由一名副主任任站长,统筹部署全区家庭教育工作;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团”,将老干部、老教育工作者等吸纳进来,每季度到中小学校、街道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关工委加强与区妇联、区教体局、区卫健局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增强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李沧区关工委还向“五老”发出倡议,带头在家庭和社会中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以身作则为家庭成员做好榜样、做好示范。为了精准服务青少年,李沧区创办家庭教育大讲堂,编制家庭教育宣讲菜单,通过“基层点单、送教上门”的方式,定期邀请或组织社会知名教育专家、优秀教育团队、退休教师等深入机关和企业、学校、社区中推广正确、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累计宣讲120余场次,受益家长及青少年万余人。

  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项目

  家住湘潭路街道统建社区的小颖(化名),父亲早亡,母亲忙于工作,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家里人既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她的功课,更没有余钱供她上特长班。

  在社区的帮助下,小颖就到“五老”刘进永工作室学习书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颖性格开朗了,也更加热爱学习。刘进永工作室里有十几名“新市民”子女和困境儿童,以刘进永为首的“五老”善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市民家长和困境家庭对子女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为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无缝衔接,在李沧区关工委的推动下,全区已打造了65处青少年教育基地(工作室),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的精准关爱服务。依托这些平台,“五老”就近发挥作用,将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组织起来,义务开展课业辅导、特长培育、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科技教育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家庭教育的短板和缺失。通过基地聚力、“五老”作为、项目服务、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使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据介绍,青少年教育基地(工作室)发挥了社区贴近基层、就近就便、家长放心的优势,成为继家庭、学校以外的“第三”阵地,在促进亲子关系提升、推动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前召开的青岛市关工委“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教育现场推进会上,李沧区的家庭教育工作经验被确定在全市交流推广。

  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

  在李沧区彭国柱红色教育工作室,每周都会举办一次“亲子课堂”。课堂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红色诗歌朗诵,学习红色家风故事;课堂外,彭国柱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要把红色接力棒传递到青少年手中。”红色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彭国柱说,他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父亲曾嘱咐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感恩党,为党和国家多作贡献,他要把从父亲身上学到的红色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涵养更多家庭,培养更多时代新人。

  李沧区关工委副主任张树茂说,家庭教育重在德教,应大力倡导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家教理念,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大后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岛民俗专家、李沧区关工委宣讲团成员李生德深入到家长中,讲述青岛历史、李沧历史,地方党史和革命人物故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老”们当好“红色宣讲员”,在广大家长和青少年中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系列讲述活动,持续培植家长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党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使红色基因在家庭教育中代代相传,让家长和孩子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