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贯彻“两个结合” 深入推动“两创”座谈会发言摘登

  贯彻“两个结合” 深入推动“两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暨贯彻“两个结合”深入推动“两创”座谈会发言摘登

  11月29日,光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济宁市委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暨贯彻“两个结合”深入推动“两创”座谈会在曲阜召开,8位专家学者和省内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现将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两个结合”思想的重要起点“两个结合”实践的重要示范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陈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些都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就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许多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讲话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视察曲阜发表的重要讲话,既是“两个结合”思想的重要起点,也是“两个结合”实践的重要示范。因此,“两个结合”可以有各种形式和不同体现,我们的工作不能离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另去机械地寻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理论与实践,而是应当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讲话和实践,特别是重新学习、理解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曲阜重要讲话的意义和精神,以此来形成我们对“两个结合”的理解,明确工作重点、推进工作落实。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规范、树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的思考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立胜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事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范围的发展繁荣,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途命运,事关新时代中华新文化的成功构建。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一项浩大繁杂的文化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实际的融合工作中,方法论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最根本的方法论还是唯物史观,即融合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的物质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和整个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自觉树立世界历史意识、人类整体意识、问题意识,在解答时代之问、人类困境的理论努力中融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理论资源。

  在开展融合工作时应该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雅量,坚决摒弃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同样也要坚决抵制文化上的崇洋媚外。具体说,不是一方征服或吞并另一方,也不是一方支配或主导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构建、创造中华新文化。中华新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三位一体的。而最重要的融合工作是与社会现实和世界历史融合,即走出文本,走向实践和生活世界,自觉回答时代重大课题和人类重大困境,这样的融合才是最高意义上的融合,才能构建中华新文化。

  如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确实达到了终极目标,即中华新文化应运而生,那必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定以极大的开创性载入世界文化发展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便拥有先进而科学的现代文化的基因和灵魂,这样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基础上构建的中华新文化必将走向世界文化中心,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者,发挥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孙熙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三句话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精准描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思考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的问题,又思考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向何处去、世界怎么办的问题;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概言之,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文化不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包括中国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总书记在思考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个内容,总书记把民族精神概括为“四个伟大”,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对时代精神进行概括、抽象和提升,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理解一个思想,就要看这个思想所解决的问题。我们党一百年来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完成了四大历史任务,取得了四大成就,这构成了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坐标。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两个百年”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决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回答这一时期的历史难题,形成的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都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应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新的伟大飞跃。

  打造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文史哲》杂志主编 王学典

  中华美德若要深入人心,形成自觉践行能力,进而塑造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扎根于民众生活方式之中。打造一个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是“两创”在实践层面上的总体归宿。

  “两创”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实践层面更为重要。所以,中华文化复兴的重点、主要场所不是在研究院,不是在学校,不是在讲堂上,而主要是在民众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方式中。几千年来,儒学不是依托于它所提供的那套观念里面,而是在它所创造的儒家生活方式里。今天,我们在实践层面须对儒家学说所创造的、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进行“两创”。

  打造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这是“两创”实践层面总体的规矩。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复兴、在实践中复活、在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上苏醒,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具备人伦情义、君子人格、家庭本位、礼仪社会、道义经济、贤能政治和法制规范七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东西方社会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社会特别讲究人情,君子人格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其本质是教养。西方社会个人至上、权力本位,而东方社会注重家庭本位。礼仪之邦是中国享誉世界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每一个礼节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东方精神。儒家的经济是道义经济,保证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饭吃,又给经济利益的追求设置道德界限。儒家特别主张以上率下,选贤任能。我们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必须是现代的,要使这个人情味保持在法制规范之内。

  我们能不能在山东打造一个承载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理想、信念、追求的文化样板,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山东在这个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应该思考在前面,走在前面。

  矢志为国弘文打造“两创”高校样板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戚万学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发表重要讲话,到形成“两创”方针,再到提出“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体现出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品格,更为我们传承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曲阜师范大学传统文化的渊源与生俱来,概括起来说:过去因孔子建校、当前以文化立校、未来建儒学胜景。进入新时代,我们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两创”在一所大学落地落实的经验和做法。

  在顶层设计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嘱托,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实施“文化立校”战略,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开放办学的发力点和事业发展的增长点,努力建设具有“卓越文化追求、独特文化标签、突出文化优势”的高水平大学。

  在文化育人上,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与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以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立本”,以“马克思主义+儒学”特色思政课程“铸魂”,以隐性课程“化人”,涵养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乐学精神、君子品格”。

  在科学研究上,注重推动传统儒学向现代儒学转型,增强中国学术的主体意识,打通学术与现实,研究阐释好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致力于打造具有儒学底色、齐鲁气派、曲师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高地,形成了多学科聚焦儒学的研究矩阵。

  在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上,注重将地缘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在文化交流中扩大“朋友圈”,在文明互鉴中提升“话语权”,发起成立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联盟等,推出一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牵头实施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

  面向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将以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以及新校区“礼乐相成,儒学胜景”的教育文化新地标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为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作出“曲师贡献”、提供“曲师经验”。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邓云锋

  省教育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教育部要求,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引导全省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贡献教育智慧和教育力量。

  围绕立德树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坚持全学段推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学段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健全体制机制,开展“浸入式”“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养成;注重保护传承,深化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依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中心以及重点马院等平台,推出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当前,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科支撑不够,各相关学科“联合作战”“协同攻关”效果不明显。下一步,要着力抓好传承普及,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为“两创”厚积土壤。

  要持续抓好研究阐释,为“两创”铺路架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夯实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一批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文科。加大对“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的支持力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为重点,开展协同攻关,提供山东智慧,加快培养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传统文化领军人才。

  切实肩负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使命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王磊

  我省着力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近年来“两创”重视程度、谋划深度、推进力度、参与广度都前所未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从“两创”到“两个结合”,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在新起点上高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把握“两个结合”内在规律中推动“两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天然契合性、价值融通性。“两个结合”揭示了二者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要把“两个结合”的内在规律性要求转化为推动“两创”的工作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中推动“两创”。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普及,广覆盖、接地气、受欢迎。坚持实践性,就是要立足山东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资源优势,敢闯新路、创新实干,在研究阐发、保护传承、普及教育、传播交流上展现新作为,争当“两创”排头兵。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两创”。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两创”新的逻辑起点。要立足这个新起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形式、载体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感召力。要着眼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阐释和现代化表达,在深化拓展已有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新平台;运用新手段,更加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新媒体力量赋能“两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要建立新机制,着眼破除制约“两创”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国承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实体化运行一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围绕打造“四个高地”(世界儒学研究高地、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普及推广高地、国际交流传播高地),在贯彻“两个结合”、推动“两创”方面深入探索、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标对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加快建成具有全球主导力的世界儒学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将协同省市有关部门,合力实施尼山研究工程,编纂出版尼山丛书,建立尼山文库,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联合研究生院建设,实施青年汉学家培养计划,高标准建设国际儒学联合会曲阜研修基地,创新举办尼山讲堂,打造尼山杏坛,实施尼山数字化工程,打造“尼山传播”品牌体系,持续做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加快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总部规划建设。加强孔子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孔子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通过创新转化手段,强化孔子博物馆建设,策划实施重大项目,提升孔子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各项工作保障水平。开展创新服务,使儒家文化、孔子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让孔子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愿与大家一道,广泛凝聚资源,提供一流服务保障,加强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国内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努力在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记者 赵琳 孟一 王浩奇 张兆友 整理)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