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奇袭白虎团》为何会成为“看家戏”

  《奇袭白虎团》第一场:战斗友谊 □李易 报道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7月13日,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优秀保留剧目《奇袭白虎团》,在梨园大戏院进行首次不带装联排。

  《奇袭白虎团》堪称省京剧院的“看家大戏”。前些年,除省京剧院复排过这台戏外,因为排演难度太大,几乎未有其他剧团尝试复排或者移植。难点在于,这是一台大场面的群戏,角色繁多,各逞其妙;另一方面饰演主角严伟才的演员必须文武兼擅,这样一位演员实在难找。

  山东省京剧院此次复排《奇袭白虎团》,组建起近150人的剧组。剧中男主角严伟才,由曾经饰演过这个角色的省京剧院优秀老生演员孙卫安再度出演。

  开幕大戏首选“看家戏”

  今年是山东省京剧院成立70周年,为此,将在梨园大戏院举行“砥砺七十载 奔腾新时代”系列演出活动。

  省京剧院为系列演出排定了16台大戏,《奇袭白虎团》毫无争议地成为开场大戏,另一台优秀剧目《红嫂》压轴。其他还包括《龙凤呈祥》《望江亭》《锁麟囊》《赵氏孤儿》《秦香莲》《杨家将》《大·探·二》《凤还巢》等精品剧目。

  省京剧院院长蒋庆鹏介绍,考虑到突出剧院文化特色,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决定把70周年院庆活动和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季、城市常态化文化惠民演出结合起来,同时也与剧院经典剧目的传承结合起来,采取“以演代庆”的方式举行。“演什么呢?剧院有近百出常演剧目,我们希望集中展示建院以来的部分精品剧目,囊括传统剧目、新创剧目,充分考虑各个流派、各个行当。用哪台大戏来打头?考虑最有影响力的、我们的看家戏,当仁不让就选定了《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是如何成为省京剧院看家戏的呢?二者之间的联系说起来颇有渊源。

  省京剧院始建于1950年,时称山东省立实验剧团,1953年改名山东省京剧团。1956年夏至1958年底,山东军区政治部京剧团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京剧团先后划入山东省京剧团。1990年更名为山东省京剧院。

  接下来,再看《奇袭白虎团》的创作历程。1957年,志愿军京剧团根据朝鲜金城战役中志愿军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的英雄事迹,创作排演了《侦察兵的故事》(《奇袭白虎团》的最初版本),并在朝鲜战场举行多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在志愿军京剧团并入山东省京剧团后,经过加工修改的《奇袭白虎团》于1963年参加了山东省现代戏会演,引发广泛关注。之后,省京剧团又进一步修改、丰富、打磨、提升这部作品,《奇袭白虎团》以全新面貌参加了1964年举行的全国现代戏观摩大会,一时众所瞩目。这次修改的内容之一,是决定把男主角改名为严伟才,替代人物原型杨育才,以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让剧中人物形象具有更高的典型性。此外,对角色、武戏、舞蹈、音乐等都进行了新的充实和调整。崭新的《奇袭白虎团》赢得广泛声誉,山东省京剧团演员宋玉庆饰演的严伟才也获得高度认可。

  《奇袭白虎团》还拍摄成影片,于1972年正式上映,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的故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新程式”的表达“出神入化”

  经过多次修改润色,《奇袭白虎团》最终“定版”。

  《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把这台剧目的情节概括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中,美国侵略者、南朝鲜李承晚伪军与朝鲜人民军进行停战谈判,但他们假谈真打,破坏谈判。李伪军王牌军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越过“三八线”不断挑衅,妄图实现“北进计划”。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排副排长严伟才率领侦察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和当地群众崔大娘、崔大嫂等人的协助下,化装成敌军,直插敌人心脏,策应主力部队捣毁“白虎团”团部,生擒“白虎团”团长和美国顾问,为夺取战役的全线胜利创造了条件。

  蒋庆鹏介绍,《奇袭白虎团》有多个相对特殊的看点。看点之一是令人惊叹的高难度武戏。男主角严伟才有一个“云里翻前扑”的高难动作表演,可谓难中之难。这个动作,简称“下高”,演员要从两米多高的台上跳下,中间身体翻转360度,落地后连续做两个虎跳,再加一个空翻,然后站定。这个动作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停顿。观众看起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然而演员完成这个动作,难度非常大。之所以“严伟才”选角难,首先就是因为这些演员过不了这一关。“也有不少人问,这里能不能用替身演员?答案是:不能。因为剧情发展到这里,严伟才要正面面对观众,而且还有一个亮相的动作,所以根本不可能使用替身,必须由主演本人来完成。”

  即使是百里挑一的名角,完成这个动作也难保万无一失。省京剧院20世纪90年代复排这台戏,现担任省京剧院副院长的刘建杰,当时出演严伟才一角,就是在排练这个动作时,胳膊严重受伤。

  尖刀班也是不可多得的看点之一。《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戏份最重,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但是,这同时又是一台大型群戏,“绿叶”们的表演同样精彩。剧中的尖刀班,动作整齐如一,充满阳刚之气,他们的表演,也创造了现代戏战争场面、战争武打场面的许多新程式。像翻铁丝网、翻窗户的动作,要求准确、连贯、紧凑,还要有力、圆润、漂亮,看起来特别像杂技演员高高跃起“钻圈”,既流畅优美,又惊险刺激。这些“全国独一份”的动作设计,当年甫一亮相,观者无不惊艳。

  蒋庆鹏介绍,《奇袭白虎团》巧妙运用京剧传统程式和身段,又精心琢磨新创造的这些“新程式”,都成为后来现代戏尤其是军事题材现代戏创作模仿和学习的“样板”。

  此次饰演严伟才的孙卫安也特别提到,之前宋玉庆老师饰演这个角色时,独创了很多动作,令人过目难忘。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独创的动作,如果是初学的话,感觉都是不对的,但是放在宋老师身上,就特别好看。“比如某个站姿,哪只脚放在前边,都是有一定的‘数’的。有的地方必须要侧身站,正面站在那里的话,观众看起来就会感觉演员有点‘发傻’。还有的地方,仅从动作看好像是‘顺撇’的,但宋老师做起来就是好看,而其他人学起来又非常难。”

  省京剧院副院长周翔表示,《奇袭白虎团》能赢得这么好的口碑,除了那么多漂亮的高难动作、新创程式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外,还在于剧中很多唱段都非常好听。“剧中严伟才的那段西皮流水《打败美帝野心狼》、王团长的一段二黄快板《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都是戏迷们喜欢传唱的精彩唱段。”

  排练场上,周翔非常认真地听完孙卫安《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段唱:“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失败时它笑里藏刀把‘和平’讲,一旦间缓过劲来张牙舞爪又发疯狂。任凭它假谈真打施伎俩,狼披羊皮总是狼。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周翔说,“这段唱,唱腔好听,节奏明快,配合刚劲有力的动作和相应变化的身段,洋溢着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孙卫安把这个‘味’演出来也唱出来了。”

  “一看就是山东人的戏”

  十多年前,孙卫安就参加过省京剧院复排《奇袭白虎团》并饰演严伟才一角。他跟别人开玩笑,“《奇袭白虎团》一看就是山东人的戏,太实在了。”

  加进这么多东西,对主演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剧中的严伟才,不仅要完成大段大段的唱,还要拿出漂亮的身段,要挑战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而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整台戏,除序幕、尾声外,共有九场。“严伟才”第一场下场后,只有第二场候着,从第三场开始又是不停地忙活。即使有短短下场的时候,也没法休息,要赶装、换道具。孙卫安说:“我出汗很少。演这出戏,衣服基本全湿透了,特费劲。”

  就拿“下高”这个高难动作来说,孙卫安介绍,只有天天练功,并且练得特别熟练,才能控制好、完成好,否则,受舞台内外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一不小心就会受伤。“对我来说,排这台戏,压力确实很大,吃不好睡不好,再加上我还失眠,排戏两个月,瘦了七八斤,都不用刻意减肥了。”

  考验远不止如此。剧中的严伟才,穿着军装,披着斗篷,英姿飒爽。想把这份潇洒劲儿演出来,同样要下苦功夫。孙卫安说,自己分了几个步骤,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来练习。先穿着练功服排练,感觉适应得差不多了,再穿上外衣,并且刻意穿上厚衣服练,因为演出时的戏服很厚,出汗时连抬胳膊这样简单的动作都费劲。这一关练过了,再戴上帽子,披上斗篷。帽子是军帽,不像传统戏里老生的帽子,勒不太紧,又不能系到脖子上,因为要翻跟头,接着就是一个摘帽子的情节,因此还要随时注意不能掉了帽子。“那个斗篷,看着很好看,但特别兜风,很妨碍翻跟头,要使很大的劲才能翻过去。”除了这些,还要注意与同台其他演员的配合,与乐队的配合,“舞台上有无数的不确定因素,必须临场随机应变。”

  孙卫安介绍,《奇袭白虎团》与传统戏的武生戏,完全是两种“范”儿,演好这个戏,就一定要演出这个戏独特的“范”儿。另外,传统戏身段讲究“圆”,这台戏在“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舞蹈伸展的内容,增加了“长”的东西,这都是需要在表演中细致把握的。

  身体意外的伤病也是孙卫安必须跨过去的“坎”。上次的复排,在一次演出前,他突然严重咳嗽,跑了多家大医院,都说嗓子发炎,但都未弄清楚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办法,结果咳嗽越来越严重,嗓子都咳出血来,晚上咳得睡不着觉,心里还惦记着排练和演出,他一着急好几种药一起吃,“甚至吃得精神恍惚,在剧场封闭的空间里,掉根针都吓一跳。”看到这种情况,剧院强制让他临时换个地方休息治疗几天。“演出硬撑着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都很后怕,好在慢慢恢复了,嗓子就是我的饭碗啊。”

  孙卫安说,现在进入联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家通过互相磨合,最大限度地寻找默契,“这台戏,一个人好了没用,要大家一起好,才能完美呈现给观众一台好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