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临沂市兰山区:50年的老库房改建城市书房

  临沂市兰山区保护性开发老城,为市民留住城市记忆

  50年的老库房改建城市书房

  记者 纪伟

  通讯员 臧德三 孙磊 报道

  本报临沂讯 元旦假期,在临沂市兰山区金雀山路与新华路交会处,1972创意产业园的一处城市书房里,几位市民正从书架上取下书本,驻足翻阅。书房外墙仍包裹着斑驳的砖石,这是临沂市民对这片老城区独特的记忆。

  “这座城市书房由一座50年的老库房改建而来。”中安友联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斐斐告诉记者。许斐斐的另一个身份,是1972创意产业园的运营者。据许斐斐介绍,1972年,当时的临沂副食品公司在该处选址,建设仓库用来经营和存放干鲜果品。后来,当地又成立了果品和盐业总公司,陆续在这里建起了6间砖瓦房和一座4层办公楼。这片建筑群,一度是临沂地区最繁华的商贸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属计划经济时代的果品和盐业公司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另辟新地转型发展,老库房从此闲置多年。

  近年来,兰山区加速老城开发,如何处置老城内的老建筑,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些老库房是这片区域内历史最长的建筑,承载了几代临沂人的城市记忆,我们和当地政府反复论证,最终决定进行保护性开发。”许斐斐说。去年,兰山区一方面在老库房改造过程中尽量保留历史文脉,留住老城记忆,修旧如旧,另一方面也通过引入时尚元素,打造1972创意产业园。

  1972创意产业园以文化提升+产业再造+金融创新+长期运营的多元组合,通过老旧厂房改造促动区域产业升级。园区通过精细化设计,改造建设微空间,打造1972书店、之字美学馆、高空秀场、艺术街区等功能模块,通过创意赋能,活化传承本土文化遗产,为公众提供集阅读、学习和观光为一体的文化场所,用创意文化深化城市与人的交流,进一步释放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漫步园区,满眼可见砖石结构、红砖立面与竖向高窗。以园区内的城市书房为例,在保留老库房外墙的基础上,园区运营者在库房内增加立柱,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库房内部,则按照现代装修风格,打造阅读区、文创产品展示区等功能模块,为市民提供一处品茶读书的生活空间。

  而园区内的另一处库房,已经改建成了创客基地,一家主营文创产品开发的公司进驻其中。在这家公司的展厅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和黄金面具被开发成了摆件,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临沂市老城区的黄金地段,如果开发商业地产项目,可以给当地政府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但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来看,如今的改建方案能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许斐斐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