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枣庄: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刻助战“疫”

  在枣庄市薛城区吕氏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吕显文家中,记者看到他近期的几件战“疫”题材的作品。其中,一件名为《中国脊梁》的作品最为显眼:神情刚毅的钟南山、勇往直前的白衣战士、片片祥云,“悬壶济世”四个大字更是苍劲有力地刻在了画面的一侧。 

  在吕显文的工作台旁,一个个葫芦被巧妙地安放在古色古香的橱柜隔断里。灵动的山水、传神的人物、逼真的草木、热闹的工作场景,经过他灵巧的双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葫芦上。这次战“疫”题材作品的创作,更是让他对文艺的“术”与“道”有了更多感悟…… 

  “我是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假期在家,我十分关注疫情相关的新闻。我从心里特别感激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这种钦佩之情推动着我,用作品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我用了十几个小时,创作了这幅《中国脊梁》的葫芦雕刻作品。”谈起创作初衷,吕显文很是激动。 

  吕显文近期创作的战“疫”题材作品,还有许多。《复工一定“罩”顾好自己》是其中一件,作品以提醒广大复工人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工人劳动场景,配以象征祈盼疫情早日散去的千纸鹤,唯美而令人感动。他还用作品展现身边复工复产的场景,“我家附近建筑工地上,有农民工兄弟在干活,我便想到要展现他们的艰辛与奉献”。 

  “每个葫芦作品都要经过选材、定题、电烙等多道工序,必须下一翻苦功夫。这就像我们的战‘疫’,历经考验,终究会胜利,会迎来春暖花开一样。”吕显文说。 

  “坐着时间过长,腰都直不起来了,有时候疼得连袜子都没法穿。”吕显文告诉记者,在葫芦上雕刻、烙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可因为热爱,他不介意这些。六年前,有着一定工笔、国画基础的吕显文接触到葫芦雕刻,令他十分着迷。之后他到处拜访老师,观摩他们的作品,“回到家里自己再琢磨、研究,尝试创作,慢慢融合,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每年暑假,吕显文都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到全国各地区学习。而后的一个月,他都坐在工作台前,钻研、雕刻、烙制各种样式的葫芦作品。“刚开始,我是以学习技巧为主,在刀法、笔法上下功夫。后来通过学习、感悟,我发现得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注社会人生,能够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这样才能有内涵,达到一种境界。”吕显文说,这次创作历程让他更坚定了这一想法。 

  “女儿也渐渐爱上了葫芦作品制作,这让我很欣慰。我们的非遗文化需要有人来传承。开学以后,我会努力把这种文化带进课堂,让学生们了解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非遗文化记录时代脉搏的深远意义。”吕显文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