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菏泽:“好善街”与“孝子庙街”

 
...

孝子庙(资料片)

  菏泽古城七十二条街中有条“好善街”和“孝子庙街”,两条街名的由来,皆与菏泽古城的历史人文相关,源于曹州郡民的故事,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好善街”位于古城中广福街的最北端,是鼓楼隅首到北城墙根的一段,原为曹州府衙西邻的一条街。“好善街”原名为“好汉街”,因街道旁有座好汉庙和好汉碑而得名。据传庙的规模不大,但庙的概貌查阅史料均无记载。据一位郝姓老者讲,曾听上辈人说,庙在清末时就已倒塌,解放初期修街时被拆除,但“好善街”的好汉故事,对于老菏泽人来说,则是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相传明万历年间,某一年曹州遭大旱,田里颗粒无收,可官绅勾结、征赋逼租,百姓断绝生计,大量饥民涌进城里,抗议官府横征暴敛,结伙冲进大户人家抢粮。州府闻知惊骇,知州派出仆役关闭城门。密报镇署兵马,全城搜捕,下令不得匪首,就要血洗屠城。面临杀戮,饥民恐慌无措。这时,城内有结伙者徐氏三兄弟,为拯救城中百姓,挺身而出、登堂自首,要求开城释放无辜百姓,担下弥天罪名,随后慷慨赴死。徐氏三兄弟用自己的生命,避免了城内的一场浩劫,使无数饥民免受戕害。事后,世人为感念徐氏三兄弟的大恩大德,在他们就义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好汉庙,竖立了一块好汉碑,年年祭祀,人们也把这条街称之为“好汉街”。清宣统年间,文生杨某在府内为书吏,一日在夜巡灯笼上题写街名时,认为“好汉”二字不雅,随改“好汉街”为“好善街”,从此街名改易,并沿用至今。

  “孝子庙街”位于古城石人街的最东端,为孝子庙隅首到东城墙根的一段。“孝子庙街”由孝子庙而得名。据居住在附近的一位陈姓老者讲,原孝子庙位于现石人街与双井街交叉口的东北向,规模不大,庙楹三间,大门向南,前出廊厦,东边还有一棵大槐树,时常有鸟雀鸣噪。解放初期,庙中曾居住过一个孤身婆婆,以卖香烛纸钱为生,每天前来祭祀祈祷者,还会给她一些施舍。后来孝子庙被拆除,婆婆也不知去向,可是孝子庙的故事,至今在城中广为流传。

  相传清乾隆年间,东城有个刘姓人家,夫妇二人目不识丁,以劳作帮工为生,家境贫寒。老年得子,取名刘生,自幼娇生惯养,刘生年轻时行为不端,父母稍有劝阻,便遭受他的打骂。母亲生病时向他要口水喝,不仅遭到拒绝,刘生还把碗摔碎了。一日,刘生向父亲索要银钱,父未允,竟将其推到坑塘里。邻里见状,十分生气,埋怨夫妇教子无方,对儿子过于放纵。隔壁有位私塾李先生,知晓事情后,要求代以管教。

  一日李先生找到刘生,把他带到郊外,见到一位羊倌正在放羊,老羊不停吃草,两只小羊又蹦又跳,不停嬉戏。一会儿小羊饿了,跑到老羊身边吃奶。李先生让刘生去观察,并手指小羊说:“《百孝经》中有言‘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刘生有些惊愕,心灵好似被触动,会意地点了点头。李先生又带刘生到一棵树下,见树上有个乌鸦窝,几只小乌鸦飞来飞去。李先生指向树上说:“窝内有只老乌鸦,已飞不动了,正等待儿女们喂食,小乌鸦正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接着又说:“《本草纲目》中有载,‘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这就是常说的‘乌鸦反哺’,可谓慈孝矣。”刘生见此景、听此言,幡然醒悟,“吾一男儿,待父母尚不如鸟兽,令人惭愧。”

  李先生见刘生心有所动,要求他去读书,明白先贤做人的道理,并说:“自古忠良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这样的人才有出息。”此后,刘生痛改前非,求拜李先生为师,苦读圣贤之书、践行仁孝之德。后因父母年事已高,身有多病,自此终身不复言仕,在家耕桑钓牧,以奉养其亲。父母病疽,衣不解带,药非亲尝不进,祈以身代;抱持盥洗,涤亲溺器,皆躬亲之。因对父母的这一孝举,刘生成为城中出名的大孝子。街坊邻里有感他的“浪子回头”,死后为他建庙塑身,还将乾隆皇帝御笔的孝子庙匾额挂在庙堂,以教化后人。可谓:“生前孝子身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

  (稿件原载于2020年6月17日《菏泽日报》6版)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