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寿光市: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用文化“圈”住幸福

  夜幕降临,潍坊寿光市侯镇鲁丽居委新区南侧的文化广场上逐渐热闹起来:打球、跳舞、健身,一派和乐景象。紧邻广场的居委会办公楼二楼,居民们围坐一起,看书、下棋、聊天,安静祥和。“小区南侧建设了两个广场、一个环湖公园,足球场、篮球场、室外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广场西侧还有儿童乐园,大伙儿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新区居民耿贵霞高兴地说。

  “新区的文体活动场所实行‘动静分离’,自2020年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居民欢迎。开展的系列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搭建了居民感情沟通交流的平台。”居委会妇女主席张学娥介绍。

  城乡居民共享“文化阳光”,阵地建设是关键。近年来,寿光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各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效能发挥。在中心城区,打造了“城市核心文化圈”:以市级大型场馆为依托,重点打造群众艺术培训和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两个“文化圈基地”,并按照“缺位补位”原则,联合社区、企业、培训机构等建设了一批城市书吧和阵地分馆。在城镇街道,打造了“城郊辐射文化圈”:14处镇街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功能齐全的镇级场馆是缩小版的“市级馆”,作为一级中转站,全面辐射所辖各村文化服务场所。在村庄社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村文化大院”为基本载体,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提升打造了韩家牟城汉字文化馆、屯西汉字研学基地等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形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每天都来玩儿,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很方便。”说话的是家住圣城街道玫瑰园小区的市民刘秀芬,54岁的她每晚都跟老伙计们到小区南侧的玫瑰公园跳舞。刘秀芬介绍,之前,为了找一个既宽阔又不扰民的跳舞场地,没少受难为,甚至“到处打游击”。后来,小区南侧建设了公园,跳舞有了固定场所,大家跳舞的热情更高了。“小区里有文化活动中心,小区南侧有玫瑰公园,西北角有铁路花园,多个文体场所任您选择。”刘秀芬说。

  在寿光,将好地段让位于文化,1000多个三级场馆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城乡全覆盖。居民步行10分钟内,就可以到达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阵地需求。

  (图片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