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化惠民 威海9处公益文化空间盛满“文化味”

  田黄冻石、硬田石、坑头水晶……100余个品种、2000余件寿山石工艺品在威海寿山石博物馆展出。2018年12月27日,开馆当日,馆内不仅汇集了国内各地的玉石雕刻工艺大师,还吸引了不少寿山石爱好收藏者与市民前来参观。

  寿山石博物馆设置展览区、大师工作室、寿山石课堂、休闲区等区域。博物馆负责人罗鲲自1997年便开始收藏寿山石,馆中现有的所有藏品均由他提供,他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博物馆的落成给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印石文化的场所,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寿山石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开馆之后,来参观赏玩寿山石的市民不断增多,张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建在家门口的博物馆能让我们看到数一数二的寿山石工艺品,真是大福利!”她说。

  罗鲲表示,考虑到群众对于寿山石的了解相对较少,下一步,博物馆将定期开展篆刻班、寿山石讲座、真假寿山石品鉴等活动,让市民从基础开始了解寿山石。

  寿山石博物馆是利用高区的一处闲置房屋打造的,而2018年12月29日开馆的威海京剧博物馆则是用环翠楼公园盆景园的一处仿古建筑建设的。

  京胡、月琴、戏服……展馆内所展示的一件件精美乐器和道具,无一不诉说着威海京剧文化的魅力。一张张珍贵的京剧老照片,也重现了威海百年的京剧历史。建筑面积达2490平方米的京剧博物馆设置威海京剧博物馆展厅、环翠戏楼、京剧票房、戏彩艺影摄像馆、文化长廊,是一处传承国粹文化的实践基地。

  建设城市公益文化空间,是威海市继城市书房建设以来,又一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涵盖了民俗、京剧、美术、非遗文化等不同文化门类,为市民提供了多样性、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在选址方面,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优先对市区的老建筑和旧厂房进行了甄选,力争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惠民举措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经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刘公岛管委沟通协商,在原有规划外,又在刘公岛增选1处老洋房(英利商行旧址)打造公益文化空间。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公益空间建设制定了严格的规范评估标准,并定期进行实地考察。

  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9处公益文化空间,已全部对公众开放。其中,利用老建筑2处,利用旧厂房2处,利用仿古建筑2处,利用其他房产3处。

  下一步,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每年对各公益文化空间进行星级评估,同时加强督导考核,完善退出机制,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记者 蔡君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