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乐陵:打造醒目“冀鲁边”红色文化名片

  大众网乐陵·海报新闻4月30日讯(通讯员 贾鹏 杨大为)走进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了解红色历史;到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探寻战争年代货币流通;再来到余志远纪念馆聆听冀鲁边抗日昂起那悲壮的故事……进入4月份以来,乐陵市黄夹镇大桑树村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每逢周末,一辆辆私家车缓缓驶入村内,不少北京、天津、济南的游客慕名前来探寻红色历史文化遗迹。

  “自打这些红色遗址建起来了以后,来村里旅游的人就多了起来,有组团来的,有开私家车来的,虽然要从市区要走20多公里才来到我们这个偏远的乡村,但阻挡不了红色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乐陵市黄夹镇镇长孟宪军说,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份,该村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

  乐陵是抗战初期冀鲁边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组织打响了山东抗战第一枪,燃起了山东抗日的第一缕烽火,涌现出马振华、武大风、符竹庭、余志远等29名民政部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孕育形成了弥足珍贵的“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近年来,为了留存红色记忆,乐陵市先后建成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冀鲁边干部学院、大孙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等革命纪念设施,重点打造醒目的“北有冀鲁边、南有沂蒙山”红色文化名片。目前,冀鲁边革命纪念园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并成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没有挖掘,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没有发扬,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载体,只有让红色文化可知、可看、可感,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乐陵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修缮,加强对革命英雄故事的搜集、传播,把教育基地打造党性教育重要载体,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教育和服务推动作用,让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群众血脉,成为社会发展“内驱力”。同时,大力弘扬冀鲁边精神,整合周边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文化精品游,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该市重点实施了冀鲁边革命纪念园“七个一”改造提升工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改陈布展重塑提升,建成全国首个以“忠诚”为主题的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修缮、建成乐陵枣林阻击战、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司令部、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和余志远纪念馆等红色遗址,成为弘扬冀鲁边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

  为了避免冀鲁边红色文化在展馆内“沉睡”,该市还通过创作影视文学作品,组织红色文化讲座、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座谈会、抗战亲历者作革命传统报告,邀请革命后人部分代表举办“重走先辈路·再续枣乡情”红色论坛,开展冀鲁边区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等“五进”活动,以及把冀鲁边精神作为乐陵城市精神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生活中,在交流互动中传承发扬。目前,该市已推出《肖华挺进冀鲁边》、《英雄冀鲁边》、《冀鲁边抗日英雄传》、《守护》等6部电影和微电影作品,出版发行《红色乐陵——枣林烽火故事集》、《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血砺忠诚》等3本图书。

  乐陵市市长王大山认为,打造冀鲁边红色文化名片,重点是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通过走文旅融合之路,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乐陵在摸清文化旅游资源底数的基础上,邀请专业设计团队,以红色文化为主导,整合乡村游、生态游、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等资源,增强红色旅游中“可玩”“可参与”,形成综合性旅游产业链,打造红色体验及休闲度假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借助“红色之旅”的拉动作用,今年以来,该市接待游客数量比往年增长了8%,旅游总收入增长10%。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