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花灯,流光溢彩里映照着民乐,影影憧憧中珍藏着传承。
花灯,是对新生活的照耀,是对老习俗的重温。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趵突泉迎春花灯会,即将再次点灯放彩;延续了几千年的灯火璀璨,再次重现时年盛景。
对花灯会的“盼”和“看”,是欢度春节的仪式感。斑斓和热闹冲击着感官,让人对美好心生憧憬。万人泉畔观灯,同乐。老少携手同行,祥和。
济南趵突泉的花灯会,是对一年一度美好生活的光影记忆。逛了花灯会,才叫个过大年。
2023年的趵突泉迎春花灯会,不仅是疫情中断3年的重逢,更是大疫之后民心乐游的光彩抚慰。
花灯会必将与众不同,免费的,不收门票。(济南市为刺激春节旅游消费,决定全市11家国有A级景区免收首道门票。趵突泉公园在列,免票时间为1月21日至2月19日。)
百姓和游人与趵突泉花灯会的相约,源于时间积淀,始于热闹,存于美好。
因在名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畔举办,花灯会有了雅致气、文化味,因千万人慕名观灯嬉游流连,花灯会增添了市井气、民俗味。“海右第一灯会”,绝对名不虚传。
泉畔灯会半世纪
公办的趵突泉灯会,起于何时?原济南趵突泉公园主任贾祥云撰文,将起始时间定于1965年。
1964年贾祥云大学毕业来到趵突泉公园工作,单位给的工牌号是36。当时公园尚在建设,未有现在之规模。
听闻北京北海公园灯会办得成功。贾祥云提议,在趵突泉公园尝试办首届灯会,尝试夜游。
1965年,趵突泉公园筹集了5000元钱,从北海公园借了四箱灯(100盏),计划春节期间办灯会,让夜游亮堂起来。
结果因为安全问题未被批准。他们就用那5000元钱,在趵突泉公园里拉起灯线,让电工拉上线装上灯泡,插座一插亮堂起来。再在泺源堂等檐下挂上几个大红灯笼。公园的主要建筑轮廓便被灯影勾勒出来,灯影建筑倒影泉池。在那个年代,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精简版”的趵突泉灯会,为首创,最新奇,被口口相传。市民们开始趁着夜色,涌进趵突泉公园,一睹夜幕下的灯会景象,竟也扶老携幼,端详许久,乐在其中。
次年,文革开始,试水一届的趵突泉灯会停办。1980年,趵突泉灯会恢复,被记载为第一届趵突泉灯会。
就是这一届灯会,开启了趵突泉公园长达40年持续举办新春花灯会的历史。这次灯会的盛况空前,留存在多少人的记忆里。
整个公园都有灯线拉起,公园被装扮五颜六色。空中灯盏,泉水倒映,呈现一个晶莹的灯火世界。整个公园,变身灯海。
当时的工资是几十块钱,灯会门票定价是一毛钱。最多一晚上超过3万人次。贾祥云回忆,那个时候晚上观灯,掉了鞋根本不能捡,也不允许市民弯腰蹲下,公园方的全部任务是保护人的安全,担心被挤伤了,必要时把老人、小孩从人群里拉出来。次日早晨,光踩掉的鞋就捡好几筐。
1980年的灯会盛况,被市民秦长清以《趵突泉里去观灯》为题撰文追忆。在他的记忆中,这一年是自己首次城里观灯。观灯的人群,摩肩接踵,万人空巷。
秦长清同行6人,还没进门公园门,被挤着丢了仨。刚进去不久,他就看见一个工作人员拉住了一个70多岁老太太,问她:“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也来凑热闹啊?”就听见老太太说:“我愿意来吗?我在街上正好好地走着,就把我挤进来了”。
对于当夜的观灯,秦长清这样记叙——
那些假山顶上和建筑物上沿着脊线拉起来了一串一串的灯泡,勾勒出了假山和亭台楼阁的样子,灯影倒映在泉水里,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那些红彤彤的圆形大灯笼,高高的挂在古建筑的飞檐翘角的下面,灯下金黄色的流苏,随风轻轻地摇曳着。那些高大的造型各异的大花灯,精彩异常、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趵突泉的亭子让电灯泡勾勒出了整体的轮廓,伴和着呼呼喷涌的三股水,流光溢彩。观澜桥的灯影倒映在河水里,犹如一道卧波的彩虹。
公园的水里面上、小河里布置了一些闪闪烁烁的水上荷花,引来观者如云,无不赞叹其巧夺天工。
从1965年公园第一次举办灯会,到今年已过58年。自1980年首届趵突泉灯会至今,已举办了41届。第41届趵突泉灯会原已亮灯,但受2020年疫情影响,大年初一便被迫取消,此后两年,趵突泉的春节和元宵,黯然失色。
2023年春节,久违的趵突泉迎春花灯会再次回归。
灯火璀璨上千年
灯会,始于元宵。古称元宵,为元日之夜。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天人合一,其乐融融。
据民俗专家张继平先生考证,元夜张灯的风习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了宋代,张灯观灯的习俗更盛。
在济南,张灯结彩庆元夜的习俗,于宋代亦为盛行。此种场景,从文人的诗词中可以窥见。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的两位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均写过元日词。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被看作中国文学史上写元宵节的代表作,其余诗词,无出其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分明就是宋人观灯的景象,只是诗词中多了观灯时暗藏着的情意绵绵,以及寻而不见又闪现的乍见之欢。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非写济南,但可以想象,词中所呈现的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在济南城和趵突泉畔亦应存在。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六年间,曾任知齐州(今济南)军州事。
在任期间,曾巩主持修大明湖百花堤、建北水门(汇波门),还于趵突泉畔建了泺源堂、历山堂。
由此可见,趵突泉已是宋人久游之地。遥想元夕之夜,趵突泉畔花灯定然灯火璀璨。曾巩也曾写《上元》诗。
明清时期,元夜张灯更是成为一项济南全民性的游艺活动。据道光《济南府志》记载:元宵“是夕盛张灯火,杂燃花爆,酒筵乐歌,竞为欢会……张灯凡三夜”。乾隆《历城县志》也记载:“元夜,通衢张灯,放花炬,男女群游……”“张灯三夜”“通衢张灯”,可见当时济南的花灯之盛、规模之大;“竞为欢会”“男女群游”,可见老百姓参与程度之高,参与范围之广。
张继平在《正月里来闹花灯》一文中称,从唐代开始,济南市民就有元宵节在趵突泉畔摆放花灯的习俗,元宵夜到趵突泉赏泉观灯,自古就是济南城一大盛事。
为考证趵突泉畔花灯盛况,张继平找到清初一篇文章,题为《上元夜游记》。作者为齐鲁文学家李焕章。李焕章生于明末、成名于清初,在七十高龄(康熙二十三年,1684)时,寓居济南芙蓉馆。
游记称:因过七忠祠,出泺源门,众传趵突泉烟火犹盛,至则两大火树杰立云霄,迸发自上下,状种种异。历山、泺源二堂,恍惚有无间,雪浪自王屋来,众不暇顾从。
这篇游记的观灯路线为芙蓉馆——西门内大街、都司门口、院西大街、院东大街、府署前、道署前、木牌坊街(首尾相接为今济南泉城路)——七忠祠——西门——趵突泉。
作者所见,一路上“灯参差,若繁星,若列炬,若赘旒,各异光引满,大小随之。鼓吹、烟火当其冲,鱼龙抵戏,婆娑跳舞,络绎不绝。”随走随看,目不暇接。但在趵突泉畔,则觉“景状种种异,众不暇顾从”。“众传趵突泉烟火犹盛”,果不其然。
从《上元夜游记》中可以看出,古代济南元夜张灯观灯的最盛处,是在现在泉城路至趵突泉一带,尤以趵突泉畔的花灯烟火最为繁盛。
趵突泉花灯会的盛名,并非近现代横空出世,而有千年以上渊源。泉畔观灯,与古人同享一轮明月,共赏一池泉水,为雅事、幸事。
今年花灯不相似
从纸糊到绸缎,自灯泡到LED,从铅笔勾画到三维制图,经年累月的花灯制作工艺在变,换来灯盏的色彩斑斓。
趵突泉迎春花灯会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内容丰富且逐渐融入时代主题,表现形式与现代媒体手段结合。历史文化价值颇高,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开门办灯会”,是趵突泉花灯会有着强烈生命力和广泛群众参与度的原因之一。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启动面向社会征集花灯会举办主题和方案。每年都确定一个热门、喜庆的主题,比如2008年的奥运会主题。
花灯与泉水、奇石、景观完美融合,重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游览体验。
花灯会力求突出泉城文化与景观特色,以“丰富市民文化活动、营造春节喜庆气氛”为宗旨,让灯会持续保持着较高文化和艺术水准。
因新奇的展现形式,巧妙的环境融合,多元的文化呈现,让花灯会历经40多年,广被宠爱,形成为山东省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趵突泉花灯会作为传统文化项目,屡获殊荣。2012年,趵突泉花灯会被中国公园协会评为“全国公园优秀文化活动”称号;2016年入选“济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晋升为山东省省级民俗类非遗项目。
40年来的持续举办,让趵突泉花灯会成为山东的文化春节文化代表,也融在济南人的过年日常中。天南地北山东人,在世界各地居住游历,但一到春节依然惦记脑子的红红火火。
旅居美国的刘行女士,就曾在2017年撰文称“趵突泉花灯会是济南人的乡愁”,“泉水倒映着灯光,又迷离变幻的意境。”
文化学者、齐鲁晚报记者雍坚家中一张保存多年的照片,是一年笑脸花灯的纪念物。那年,灯会向社会征集小朋友的笑脸,雍坚女儿的笑脸照片被幸运选中。
灯会灯组大小组合,求变创新,每年展出大型灯组5-6组,特色灯组30余组,5-6组娱乐互动灯组,氛围灯近千盏。最高的灯组高近20米,最长的灯组长4、50米。
花灯会每年均有被人叹为观止的灯组,体现民族传统、济南特色和时代特征:如,2015年“雀上云霄”,2016年“年年有余”“福满泉城”, 2017年“青花之美”“百鸟朝凤”,2018年“龙腾泉城”灯组,2019年“万象更新”,2020年“宫灯”等灯组。
花灯会展出一般持续至正月二十左右,但元宵节这天人气最旺。2015年客流量5万人次,2016年4.3万人次,2017年6.8万人次。这就是久负盛名齐鲁第一灯会的魅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2023年的趵突泉花灯会,定然“看上去”不似往年。原因有三:
——这是习俗的回归。大疫三年后,能看上久别重逢的花灯,满足的是人们对曾经习以为常年味和热闹的所期所盼。通过璀璨耀眼、琉璃光彩、斑斓摇曳去感受。
——这是新生的开端。忙趁一个难得的传统佳节,开启对美好的追求,对物阜民丰、盛世年景的全新期盼,融入于与亲朋好友一同点灯看灯,言笑晏晏。
——这是更大范围的民众同乐。花灯照亮的不仅仅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而是民康民乐过大年。今年,灯会期间的免票政策一出,许多人已跃跃欲试安排好了观灯行程。
今年的花灯会,不会出现“挤掉鞋”的现象发生。配合免票政策,天下第一泉风景区采取了当下最为科学的预约制。(济南文旅发展集团 盖幸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