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展演:反映火热乡村生活

  

  近日,山东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区域)展演先后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德州市夏津县、菏泽学院举办了11场演出,共有82部小型文艺作品参加。这是近年来山东首次举办全省规模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展演,既是对基层文艺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文艺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实践。

  演百姓身边事 

  此次展演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演的都是百姓身边事。

  中秋之夜,月儿圆圆,银杏正对月伤情。久生情愫的同村养殖专业户李二发携礼抱鸡借中秋之夜前来表白,不料在银杏家和另一个男人相遇……柳琴戏《月儿圆圆》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保问题,通过几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呈现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效果。

  本次展演中与《月儿圆圆》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聚焦新时代农村社区的生活,从或赞颂或讽喻的角度,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现基层群众对好人好事和文明乡风的支持,对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其中孝亲敬老是展演中占比最多的题材,如山东快书《五个儿媳争婆婆》、山东琴书《亲家亲》、莱芜梆子《养老榜》等,创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综合当地发生的故事,讲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

  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地及群众的反响也被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比如周姑戏《报喜鸟》,通过“玩鸟贫困户”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下,最终成为带领村民养鸟创收的技术人才的故事,对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外,一些作品还把目光对准了基层生活的新变化,比如聚焦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清音戏《柿子红了》,关注基层社会治理难点与痛点的扽腔《罚镇长》等。

  为乡村振兴鼓劲 

  “山东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区域)展演是山东在文艺领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说,考虑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的体量到基层尤其是乡村演出可能面临演不动的现实困难,所以才从易创作、易演出、易传播的小型文艺作品入手。

  2018年年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施了“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计划”,围绕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等题材,征集推出了342部曲艺、小戏、小品等作品,以光盘、文本汇编的形式免费赠送给基层文艺单位学习、移植。

  本次展演也因此成为上述推广计划的效果检验平台,调动了基层院团、文化馆等单位或个人的创作、演出积极性。由于是首次举办,且参演单位兼有专业院团与业余剧团,因此展演在评选优秀作品时,将题材百姓是否喜欢、表现形式观众是否接受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展演评委、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所长郭学东认为,从专业院团到民营剧团、庄户剧团再到票友组织的社区团队,群体覆盖范围广是本次展演的特点。很多参演作品聚焦农村和农民身边事,通过独特的文艺形式进行表现,势必能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深入生活有待加强 

  参加此次展演的很多作品此前在当地已积累了好口碑。周姑戏《报喜鸟》的演出单位是潍坊市临朐县文化馆。该馆馆长卢媛媛告诉记者,2018年6月首演至今,《报喜鸟》已在临朐县的贫困村巡演约160场。很多村民通过观看该剧,对身边的“第一书记”增添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展演呈现的也并非都是成绩。82部作品集中展示后,山东农村题材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包括题材重复、创作角度新颖度不够等。卢媛媛说,临朐素有“小戏之乡”的美誉,群众文化活动非常密集。近年来,当地为鼓励小戏创作,每年划拨50万元支持人才培养、作品打造等。但问题也不容回避,主要是创作人才的断档。

  有专家指出,农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的创作不能仅局限于对好人好事的颂扬,更要有问题意识,要对农村社区存在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同时要增强深入生活的能力,找一些独到的角度,写进群众的心里,不能满足于浮光掠影。

  郭学东建议,山东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区域)展演要实现常态化演出。要发挥民营剧团、庄户剧团或基层院团的优势,给他们针对性的辅导,进一步激发其参与农村题材创作的积极性。

  “好的农村题材作品不是仅让观众哈哈一笑,而是看完有所感触和思考。”张东林说,今年年底,山东将实施第二轮“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计划”,力争通过两年时间,选出一批农村题材的好作品,组织专家进行提升打磨。同时,进一步组织发动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进火热乡村生活,努力创作推出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