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北街村地处“武训故里”聊城冠县柳林镇,从1988年至今,这个村已蝉联省级文明村30年。每年,村里都会为每位村民发放100元福利费,60岁以上老人再发100元慰问金,哪家的独生子女考入本科,村里给发“助学金”……
北街村文明、富裕的根源在哪里?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集体经济“家底厚”
柳林镇北街村经济富裕,远近皆知。1977年冬,北街村5名村委会成员以自家房屋作抵押,向镇农信社申请了9000元贷款,购置了全镇第一台25型拖拉机跑运输,开始了村集体创业之路。9000元在当时的农村可以购买五处大宅基,这在当时算是“吃螃蟹”的大事件,也拉开了北街村致富发展的序幕。“现在,北街村有企业13家、商户130多家,村集体年收入6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韩振成说。
“虽然北街村每年的集体收入不少,累计已有600多万元,但他们公正透明地花好每一分钱,做到了民主决策村级大小事务。”柳林镇镇长左华说。对于村级事务,北街村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凡有重要事项,都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履行审议、讨论、表决的程序。
韩振成拿出一份账单,事由是村庄修补路面购买沥青冷补料,花费共2236.5元。账单上有4个人签名,分别是购买人穆庆松、分管干部张峰、监督委主任韩振禄、党支部书记韩振成。“村里大小事务,都要民主决策,特别是村务支出,每笔支出都要有四方人签字,缺少哪一方都无法支出。”韩振成说,管钱的不能花钱,花钱的不能管钱,这就杜绝了村干部“一支笔”的情况。
韩振成经常说,村集体收入源于做生意干企业,有了积累,也要放到企业上,让钱生钱。现在村里一年的红利就有50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村公益事业。村民的自来水费、农业水费、农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新农合医疗费等全部由村集体承担。
党员甘当“应急队”
站在村文化墙党员“公示栏”前,韩振成自豪地说,村里所有党员、党员家庭都挂牌亮身份,还专门成立了“党员义务服务队”和“党员应急车队”,只要村民家中有应急的事,一个电话就能得到义务服务。
今年4月,韩振河家中不慎失火,屋里还有液化气罐,邻居们不敢轻易靠近,他也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施救,村里的党员穆庆松正巧路过,他迅速打电话召集村里其他党员,一起帮助救火、疏散老人儿童,将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没有这些党员的帮助,家里的损失可就大啦!”事后,韩振河说。
几年前,该村另外一起救火事件还被路边监控拍了下来。当时,韩振成用锄头拖着冒火的液化气罐远离人群,村里群众纷纷赶来用沙土掩埋灭火。如今,见义勇为已经成为北街村党员的自觉行动,党员们亮明身份,敢于担当,换来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
村里人介绍北街村时总会说一句最有说服力的话:“我们村30多年里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民风淳朴源自北街村算清的“文明账”。在北街村村委会大门口的墙上,张贴着“四德榜”,榜上贴着村民的红底大照片,非常醒目。韩振成一一介绍:这位是敬老爱亲模范张克玲,丈夫病故后悉心照顾婆婆,操持家务,抚养儿女成家立业;这位是爱德模范穆彩霞,孩子在建筑工地玩耍时不慎碰伤,她婉拒建筑负责人送医救治的要求,自己带着孩子去医院缝了4针……
为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北街村每年都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几天吃完晚饭,俺就会去看看村里的‘四德榜’,学习一下,以后俺也要做好事,争取上榜。”村民韩文涛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