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宁曲阜:宜居乡村“秀外慧中”

  处处山水诗,村村写意画。漫步曲阜乡村,或绿树成荫、随风摇曳,或依山傍湖、白鹭纷飞,或苗圃林立、花木扶疏,或古色古香、悠闲宁静。伴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变成了村民们想要的模样: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在3月10日公布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中,济宁曲阜市榜上有名。

  家庭“小盆景” 扮靓乡村大环境

  墙外是绿树环绕的柏油路,墙内是花草点缀的农家小院,屋里是干净整洁的家居陈列。尼山镇圣源村家家户户彼此效仿,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

  村民孟啸家评上了“美丽家庭”示范户后,引来不少村民前来串门“取经”,门前的花草摆放造型,墙上的孔子像、家风家训,墙边的图书角,居室的收纳技巧……这些都成了大家模仿的内容。

  “当上示范户,能带动大家共同进步,现在整个村子不光干净多了,精气神也都上来了!”正带着几名村民参观自家小院的孟啸乐呵呵地说。

  去年,同孟啸一样被评上第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的,曲阜全市共有5899户。村民们比照着写一条家训上墙、贴一套宣传资料、晒一幅全家福照片、建一个图书角、学一篇儒学经典、栽一院花草等“十个一”家庭建设小标准,纷纷打造出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的“五美”家庭。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曲阜市从乡村入手,用小标准小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把农村清洁行动做深做实。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仅开始注重自己庭院的清洁程度,也更加重视文明素质的提升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一个个自家“小盆景”扮靓了整个城市的乡村美景。

  宜居乡村铺就美丽底色

  阳春三月,九仙山脚下的吴村镇簸箕掌村已是草木蔓发。宽阔平坦的村道,干净整洁的院落,在山水辉映间越发美丽宜人。

  “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并不尽如人意,可以用‘脏、乱、差’三个字来形容。”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村支书郑有合感慨万千,“这几年有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村庄美化、绿化、亮化水平逐步提升,现在的簸箕掌可不一样了,说起‘生态田园簸箕掌,宜居宜游长寿村’这句话,我们也有自信了!”

  写在村民们脸上满满的幸福感,同样印证着这些年村子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像簸箕掌村一样,从穷山村蜕变为“美丽乡村”的故事,在曲阜比比皆是。

  近年来,曲阜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将农耕文化与地域文化挖掘相结合,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有的配合当地产业,有的突出当地文化,按照“一村一景”的思路进行建设。同时,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颜值”。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一个个河清岸绿、路畅气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串联成了整个城市的乡村美景。

  目前曲阜共有济宁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2个,下一步将以打造“最干净的村庄”为目标,列支专项资金,创建美丽乡村20个,打造“清洁村庄”50个。

  长效机制守护乡村“容颜 ”

  街头巷尾整洁卫生,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村风民风文明向上。乡村新貌的持续改善,源于曲阜市农村清洁行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绿化植树194万株,清理积存垃圾5万余吨,清理村内沟渠2469公里,清理村内水塘400余口,农村改厕7.77万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数据背后,是曲阜市农村清洁行动的扎实推进。

  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曲阜市全力打造农村洁净宜居的人居环境。通过农村沼气“进社区、进园区、进养殖小区”方式,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良性循环;通过“村村通”“村内通”,把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修到村民家门口;通过“市、镇两级共管、分级负责”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垃圾处理、特色小镇建设,持续美化农村环境,村民卫生文明意识也随之提升。

  “改善农村环境,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促进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美转变。”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表示,下一步,曲阜市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完善镇街村居人居环境领导体制,成立工作专班,完善评比机制,定期开展整治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保持村庄长期干净整洁。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农村居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卫生健康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发展乡村产业、建设文明乡风等有机结合,打造“秀外慧中”的宜居乡村。(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丁永宏 陈曙光 梅花)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