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李沧区:办实事解“急事” 助力创建“文明城”

  “吃”进去的是厨余垃圾,“吐”出来的是有机肥……在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街道宾川路社区万科如园小区,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垃圾,不但没有难闻的气味,而且生产出的肥料一点也不逊色于市面上高价出售的有机肥,改善了小区的种植土壤,滋养后的花草郁郁葱葱,小区环境更上一个台阶。万科如园小区在青岛市率先打造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将小区居民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料,初步实现了厨余垃圾日产日清、循环再利用的闭环链条,达到了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万科如园小区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

  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万科如园小区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

  投放垃圾还能领“花肥”

  “老伴,快把垃圾分类装好,顺便给我拿个塑料袋,我要给咱家的小花们取点营养品去……”家住李沧区万科如园小区的王大爷像往常一样,每天饭后都要下楼溜达一圈,顺便把一天的垃圾扔到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回收房,这次他还多了一个任务,领点“花肥”给家里的花花草草加点“营养”。

  “对花草来说,那可是好东西,走,我带你去看看!”

  王大爷来到小区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也就是一个垃圾回收房,在这里,正在指导垃圾分类的物业工作人员接过王大爷手中的垃圾,放到眼前的垃圾分类箱中,拨动一下箱边的操纵杆,就能将垃圾袋切碎将垃圾倒进箱里。

  “走,我们再去看看小区的高科技,就是它让这些厨余垃圾变废为宝。”顺着王大爷手指,旁边一台厨余垃圾处置设备呈现在眼前,机器采用世界领先的高效厨余生化分解技术,把厨余垃圾“吃”进“肚子”以后,进行研碎、发酵、干燥等处置,直接“吐”出有机肥,反哺小区绿化植被,处理过程无异味,同时厨余垃圾减量率达95%,日均处理能力达到500公斤以上。

  打造垃圾分类重点突破区域

  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了工作人员介绍,万科如园小区采用“三拖一”的垃圾回收方式,包括三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房和一辆移动式垃圾分类三轮回收车,移动式垃圾分类三轮回收车能解决固定垃圾回收房前期选址难问题,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更加便捷、更加灵活,物业会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现场分类,也会严格做好定时定点投放。同时,该小区通过开展“90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居民已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厨余垃圾分类精准度高。

  “如今李沧区已在11个街道,120个社区,33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采购发放分类垃圾桶15000余个,累计设置智能垃圾回收箱516台,主城区已基本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同时逐步完善分类收运体系,调配分类车辆35辆对338个居民小区开展分类收运,分类收运覆盖率达100%。李沧区11个街道办事处全部通过青岛市级垃圾分类达标街道验收,16个居民小区获评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环卫科负责人王甜甜说,2021年,李沧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将从硬件设施铺设配置阶段,转向提升实效阶段,计划按照设施规范、宣传到位、指导有序、精准投放的原则,覆盖10万户居民,打造垃圾分类重点突破区域,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精准投放,切实提升分类准确率,力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公厕24小时开放“不打烊”

  公共厕所一直被视为城市文明的缩影,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李沧区增设了30座24小时开放公厕,使李沧区全天候“不打烊”公共厕所的数量增加到了75座。

  “方便,真方便,干净卫生条件好,24小时不打烊,不愁半夜找不到厕所了……”来李村商圈京口路与滨河路路口处公厕方便的市民连连点赞,公厕玻璃幕墙外观上醒目地写着“24小时公厕”,让不少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连赞方便。

  作为李沧区第二批开放的24小时公厕,该公厕全天候运行3个月来,夜间来此方便的市民日均近200人次。在这座公厕内,智慧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新风系统、智慧化大屏、人脸识别免费取纸机、婴儿护理、第三卫生间等设置,打造出了“公厕革命”升级版。如今,李沧区共有公厕156座,其中一类公厕139座,尤其是在寸土寸金、人流量较大、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公厕“长”到了绿化带内,大大缓解了市民如厕难题。

  伴随着公厕硬件的升级,为将各种服务落到实处,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公厕的服务能力,助力城市“夜经济”的发展升级,打造“方便、温馨”之城。将位于火车站、旅游景区、商圈、活动广场、农贸市场、老城区居民楼等人流集中、夜间公厕需求大的区域的75座公厕进行24小时全面开放。并成立夜查小组,安排专员对辖区75座24小时开放公厕夜间保洁、人员在岗、安全作业、公厕按时关门等情况进行夜间抽查巡查工作,强化夜间卫生保洁力度和服务标准,确保公厕夜间卫生保洁服务质量不下降,有效解决市民夜间如厕需求。

  打造100条省级保洁示范路

  高压冲洗车、洗扫车携手作业,原本有些发灰的柏油马路瞬间变得乌黑油亮……在李沧区东川路上,大型车辆、环卫工人密切配合进行道路日常保洁,清洁完毕,还要对路面碎屑灰尘进行称重。之所以对路面清洁程度要求之高,是因为东川路是李沧区2021年力争创建的40条省级示范保洁路之一,通过这一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精细化力量。

  与普通环卫工人不同的是,这里的工人除了有基本的大小扫帚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工具。原来,为实现全方位、无缝隙道路精细化保洁,示范路上的保洁员还配备“八大工具”:大扫帚1把进行普扫,鬃毛小扫帚1把清扫人行道道板缝隙,簸箕1个、细毛扫帚1把清理路沿石横面和立面,这样就能实现将道路尘土量控制在每平方米5克以内。为清理人行道易粘物配备长把铲子1把,同时配备喷水壶2个和抹布1块用于擦洗和消杀果皮箱。

  为进一步提升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质量,青岛李沧区环境卫生有限公司专门成立课题小组,仔细研究宁夏中卫市“以克论净”的环卫工作标准,创新提出“百米量净”的工作概念。“在常规保洁作业后,车行道每平方米称重的路面垃圾不超过5克,人行道不超过10克”王甜甜说,李沧区目前有省级保洁示范路65条,下一步将把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到打造示范路全过程,力争实现辖区省级保洁示范路达到100条。

  让良好生态环境惠及每一个市民

  真正现代化的城市,并非钢筋水泥森林,而是一个生命体、有机体。我们必须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像绣花一样精细,以一流的治理铸就一流的城市。

  生命体、有机体,意味着要改善城市循环体系,做好生态化改造。李沧区九水街道宾川路社区万科如园小区,在青岛市率先打造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为生态化改造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众所周知,厨余垃圾向来是环境的杀手,而在这里可以全部转化成为有机肥料,并形成了日产日清、循环再利用的闭环链条。这值得更多地方学习借鉴,相信具备这种处理能力的小区还有不少,完全可以复制这一模式,让生态之花开得更加繁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环境优化将惠及每一个人。可以看到,李沧区各部门无论从制度、机制,还是行动、细节等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今后,我们还需要共同努力,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王学义)

  (稿件原载于2021年8月5日《青岛早报》7版)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