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认真贯彻落实临沂市委、市政府关于殡葬惠民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殡葬惠民改革作为推进落实“改革推进年”“工作落实年”双年行动的具体检验,作为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立足河东实际,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投资6000余万元,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18处,建成节地生态墓穴4.3万个,完成了10年使用周期全覆盖目标,实现新去世人员100%入公墓安葬。
政府主导,快部署、快推进。把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殡葬惠民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迅速推进落实。一是突出政府主导。坚持公墓姓“公”,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殡葬惠民改革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一时间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全市现场推进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殡葬改革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将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列支专项预算,由区财政承担公墓建设资金和公墓管理费用。截至目前,已拨付公墓建设补助资金520万元。二是层层压茬推进。将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区镇村三级责任,由1名区委副书记、1名区委常委、1名分管副区长主抓,组织民政、规划、自然资源、住建、林业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密切协作配合,分包镇街落实,先后召开现场推进会5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把殡葬改革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成立4个区级督导组,分别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人大副主任,分管副区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每个督导组包点2-3个镇街,每天一调度工作进展情况,每周至少两次现场督导。对进展情况,由区级专班办公室每周一通报,确保公益性公墓建设高效推进。
强力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河东区作为国际生态城建设的主平台和主阵地,在公墓建设上,坚持以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园林定位来规划设计建设,努力把每一处公墓都建成集生态墓园、森林公园、丧葬文化示范园“三园一体”的新型文化景观陵园,切实改变传统观念上公墓那种阴森森的感觉。一是科学规划选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择交通便利、群众接受的地方规划建设公墓。充分考虑各镇街、开发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尽量不使用新增土地指标的情况下,做好公益性公墓选址和传统老林地结合文章,成功打造了相公栗园、凤凰岭栖凤园、郑旺北陵公园等一批生态园林式公墓。二是提高绿化标准。充分发挥河东作为海棠之乡的资源优势,在种植松柏类植物的基础上,穿插栽种基本成型的海棠、女贞、玉兰等苗木品种,做到一次成林,其间依次交替安放墓碑,实现了墓在园中、园中有景、景中有墓的园林化公墓目标。三是建齐配套设施。在高标准建设墓穴的同时,科学布局建设公共祭奠场所,配套建设看护、管理、消防、停车场等设施,为群众祭奠提供便利。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建管并重,专门成立了区级公益性公墓管理中心,各镇街设立公墓管理办公室,每处公墓配备1-3名专职管理员,建立管理档案,切实做到既建好公墓、又管好公墓,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宣传引导,全方位、全覆盖。公墓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针对部分群众“风水决定命运”“厚葬为荣”的封建传统观念,河东区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殡葬惠民改革“破题”的首要任务,引导让群众主动做逝者、特别是首批逝者亲属入公墓安葬思想工作,确保殡葬改革切实落到实处。一是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及流动宣传车、村广播、告知书、公开信等形式,结合开展“1+7”帮服行动、干部群众结亲连心、机关干部下基层等工作,和群众面对面算清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六笔账”,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殡葬改革的综合效益,提高他们接受、参与殡葬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各镇街、村居开好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带头执行殡葬改革规定,及时劝阻、制止不良丧葬行为,主动做好家属、亲属思想工作。对第一批去世的群众,组织镇、村两级班子靠上做工作,镇街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带头参加主持首批逝者“追思会”、致悼词,切实打消首批逝者亲属的思想顾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三是强化理事会引导。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及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宣传引导作用,对600余名区、镇两级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将殡葬改革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治丧有标准、流程有规范、服务有礼仪。四是全力提升公墓安葬率。与市殡仪馆对接,统一殡葬标准,进一步规范去世人员运输和火化流程。明确每处公墓区、镇两级联系领导责任,主动介入新逝者的丧葬事宜,提供全方位引导帮助。实行新去世人员和安葬情况日报告制度,要求公墓使用率最低的镇街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台公开表态发言。加大老旧坟墓,特别是沭河、汤河河滩内坟墓搬迁力度。从8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去世人员入公墓安葬。目前,已实现新去世人员应入尽入,殡葬改革工作逐渐从集中攻坚向常态管理转变。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