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寿光市:“五个一”工程为乡村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山东寿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一共识、凝聚民心,全面开展打造一种环境、建好一批队伍、搭建一批载体、选树一批典型、健全一套制度“五个一”工程,全力推动乡风文明向纵深发展,在成风化人、潜移默化中,开创了农民“口袋富”“脑袋更富”的良好局面。日前,在由中宣部主办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培训会议上,寿光作典型发言。   

  打造一种生活环境,培养乡风文明好习惯。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每年选取300个左右的村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推动环境卫生、农厕改造、排水治理、村容村貌等“十二提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启动“巾帼美家”行动,以家风美、家人美、家居美、环境美“四美”为标准,争取年内实现975个村全覆盖。大力推行殡葬改革,推动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明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建好一批志愿队伍,传递乡风文明正能量。组建10大类专业志愿服务队和168支社会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发展到17.8万名。从2015年开始,以“五老”为主的400多人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带动了近2000人参加,举办各类宣讲活动近万场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满了菜乡大地。特别是制定了“寿光24孝”,推开了“敬老饺子宴”活动,村村为80岁以上老人开办“饺子宴”,老人吃的是饺子,得到的是尊重和尊严。

  搭建一批载体平台,建强乡风文明主阵地。以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在市、镇、村三级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每月15日定为文明实践日,培强千支骨干队伍、培育百个特色项目、培植万场实践活动,打通了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所有镇村全部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的乡村文化艺术节参与群众达到100多万人次;在全省率先组建“公益艺术培训联盟”,吸引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向群众提供文化培训服务。

  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广播喇叭村村响系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03处,建成乡村“文明实践大讲堂”1000余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选树一批身边典型,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在个体层面,实施文明星火燎原工程,设立500万元的先进典型关爱基金,已连续推出15届、155名“感动寿光”年度人物。持续开展“寿光好人”评选,通过事迹展播、巡讲报告等形式,激发市民群众的道德自觉,已有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9人获评“中国好人”。在社会层面,实施“信义菜乡”创建,构建蔬菜产业全链条诚信体系,启动了“乡村振兴、文明信用”活动,推出“信用贷”等产品,授信额超过200亿元,被评为首批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开通了全国县级首家“法信通·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效仿古法建起80处“申明亭”,实施声誉惩戒,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健全一套制度体系,强化乡风文明硬保障。探索构建“1+N”顶层制度体系,出台《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深入开展“我们离文明有多远”大讨论,通过群众提、部门议、媒体评,修订颁行《寿光市民文明公约》,为乡风文明提供政策支撑。探索群众自我服务新模式,所有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出台《红白喜事办理指导标准》,指导各村修订《村规民约》,探索“一家有事、全村帮忙”婚丧嫁娶办理新模式,群众对红白喜事办理的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潍坊日报)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