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围着群众转

  “为什么父母在我们面前不敢大声说话,总是欲言又止?”

  “当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我们要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

  这是潍坊寿光市台头镇南兵村村民侯圣德、李凤莲在“魅力南兵”微信群内,对村民的传统文化传播,村里已经有一半的村民加入。两人每天在群里进行文化晨读活动,和村民一起学习《弟子规》等。他们把每月的15日定为阳光议事日,开设10分钟传统文化讲座。为了增强讲课效果,侯圣德多次去省里和市里学习传统文化,并且坚持记笔记、做教案,抓住每一次机会,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优秀传统文化落地到农村、落地到农民心里。南兵村党支部书记苗乃东说:“身边的人站出来讲,他怎么做的,大家都看在眼里,那他讲的东西,大家就打心里服气。”

  为加强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市里成立了一支以“五老”为主的400多人的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带动了近2000人参加辅导员队伍,先后举办各类宣讲活动近万场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满了菜乡大地。南兵村就不定期邀请市传统文化宣讲团到村里组织传统文化集中宣讲,通过喇叭对全体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并在周末组织放假学生一块听讲。

  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南兵村建设了占地面积84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广场,内设传统文化宣讲室、文明志愿者图书阅读室、电教室、村史馆,外建宣传栏、手绘墙、文化景观、体育设施,常年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法规、传统文化宣讲和文化演出活动,一馆多用,成为村民交流学习、休闲娱乐新去处。

  加快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寿光围绕“谁来做”这一命题,立足党建促实践,按照“全域一体、三级联动”工作思路,打通市、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等阵地资源,建设基层文明实践所(站)1026处;整合全市公共服务阵地,打造党性教育、文化服务、科技教育等10大类189处综合实践基地,设置“红色驿站、邻里之家”文明实践点194个;建成了广播喇叭村村响系统,结合“报网微端台”融媒体矩阵开设了“好好学‘习’空中课堂”,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融志愿服务指导、志愿培训交流、文明实践综合智慧指挥调度、展览展示、文艺之家等为一体。57岁的孙美云是一名热爱唱歌的普通市民,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常组织声乐公益培训,她借机到这里学习唱歌,个人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推动文化实践道路越走越宽,寿光依托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各级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以退休人员、“五老”人员及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为补充,组建社科理论、政策法规、卫生保健、文体娱乐等10大类专业志愿服务中队,创办、领办善德、红柳、弥水等志愿服务小分队4316支,17.8万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村组农户,结合群众地域分布和现实需求,开展“学、美、德、乐”等“十进农家”活动近万场次。

  融入百姓中间、服务百姓生活,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围绕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寿光开通文明实践服务热线,建成文明实践寿光云平台,将阵地、队伍、项目、活动等信息全部纳入平台,设计开发了需求发布、活动预约、点单认领等功能模块,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

  寿光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平台、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四德工程”是引导群众崇德尚善、引领新风的一项重要载体,全市农村组织每家每户填写选票,对每个家庭测评,收集汇总后,从所有农户中选出排名前三分之二的家庭,召开党员会评选确认、公开表彰。同时,开展“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人人能够上榜,户户参与投票,每名村民用“心里的秤”称别人,称自己,也被别人称,在评选中相互激励、自我转变,整体精神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2017年,寿光市以全国第5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这在潍坊县级是第一家,开创了潍坊县级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河。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