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日照市东港区:3.7万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总有一些身着红色或橙色马甲的身影,活跃在日照市东港区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

  他们或逆向而行,或冲锋在前,或慷慨解囊,或守望相助,他们当中有党员、退伍军人、普通居民,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晴天雪天,他们用点点能量汇成人间大爱,驱赶着疫情“寒流”。

  疫情就是“集结令”

  2月15日,一场风雪过后,气温骤降。站在三庄镇吉洼村头的疫情检查卡点上,老党员、志愿者李业伟不停地跺着脚、搓着手。旁边就是一顶帐篷,但老人却一上午没进去,“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让疫情从眼皮子底下溜进村子!”

  这个春节,对很多坚守在一线的人而言,已经没有了“年”的感觉和时间的概念。疫情来袭,东港区第一时间向全体志愿者发出倡议,1万余名村(社区)党员志愿者、6300余名城市社区党员志愿者、540余名“两新”党员志愿者迅速集结,下沉所在村居(社区)、城市社区,开展各项一线抗疫活动。

...

后村镇退役军人坚守一线

  在南湖镇,赵洪超、魏宁照夫妇新婚第二天就穿上红马甲,在村疫情检查卡点当起了志愿者;在后村镇,镇机关39名退役军人,主动请战,用“逆行”的身影树立起退役军人的高度。

  据东港区委宣传部的统计信息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来自辖区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高层次人才志愿者、社会志愿团体等各类志愿者群体共计3.7万余名踊跃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宣传、出入小区排查登记、环境病毒消杀、心理咨询疏导、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

  “抗击疫情,我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南湖镇陈家山前村的“第一书记”李克强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中感叹。

  “危险的地方,也是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非常时刻,更能彰显智勇本色。日照中心医院张继超和尹霞,积极报名请缨,随同日照市医疗队星夜兼程赶赴黄冈。

...

党员志愿者积极写下请战书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入党积极分子,让我来!”“我是共青团员,我来干!”疫情当前,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就像一颗颗赤诚的心。这些平素活跃于帮贫济困、文明城市建设等各个部位的志愿者们都站出来了,化身为“防控战士”“突击队员”。

  不计报酬,不惧艰险,不虑安危。城乡街巷上、居民门前、疫情检查卡点、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内,哪里有防控需要,哪里就是文明实践的阵地、大家冲锋的战场。

  秦楼街道90后机关干部吴振华踊跃报名,与20多位医护、安保和后勤等岗位的工作人员一道,在充满风险的集中医学观察点日夜坚守了20多天。

  三庄镇西高家庄村46岁的乡村医生孔秀梅,主动承担起了武汉返乡村民的照顾责任,在一家6口居家医学观察的10多天里,值班、送菜、监测体温成了孔秀梅每天都要做的事。

  “怕不怕?”“怕,但是最危险的地方,才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此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更加耀眼。

  一个个暖心故事接力上演

  在三庄镇下崮后村贫困户张德善家,三庄镇和下崮后村不时会送来米、面、油、煎饼、菜等生活物资,以及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有了大伙照顾,俺的生活没受多大影响。”这位77岁的老人感激地说。

  在这个有着互帮互助传统的地方,在这个涌现出“最美人梯搭救3岁儿童”“面对巨款拾金不昧大嫂”等众多好人典型的东港,从来不缺爱。一个个暖心故事在接力上演。

  “吃口热乎饭,暖和暖和吧!”元宵节,执勤点上,日照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给防疫人员送来了热气腾腾的汤圆和糕点。

  “让我参加吧,给村里消毒我还干得动。”村委办公室里,年逾花甲的老人为当志愿者近乎哀求。

  “请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路边上,一位退役军人将千方百计买来的口罩默默地发放给路人,转身还不忘提醒一句。

...

武汉8口人在日照找到了“家”

  “来到日照,我们就是一家人。”听说武汉一家8口滞留日照,东港区有关街道、部门立即靠上协调,居住酒店全力配合,精心照顾他们的起居。

  驰援武汉、共同战“疫”,能多帮一点是一点!刚刚复产的一家公司将首批生产出来的消毒液全部对外捐赠。更多的人捐款捐物,从企业家到普通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就连小孩子也捐出了零花钱、压岁钱。

  “隔离不隔爱。”这句春晚主持人的台词,已经成为东港人不离不弃、相守相伴、共克时艰的真实写照。(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卢立平)

  (稿件原载于2020年2月20日《日照日报》A1版)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