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检察院高级检察官,从一名初中文凭的工人到法学博士,从一名法律爱好者到法律工作者,从一名43年党龄的老党员到市北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志愿者……回顾于春山前65年的人生经历,可谓是精彩而丰富。而这其中,最让他引以为豪的就是作为一名志愿者为青少年、老百姓进行义务宣讲。 “作为公务员,到了一定年龄必须退休,但作为共产党员,没有‘退休’这一说,不管多大年纪,我都会将宣讲事业继续下去。 ”于春山充满激情地说。
28年宣讲1400余场
2010年起,于春山开始参与四方区关工委的工作,担任法制教育指导团执行副团长。 2017年参加市北区关工委心理健康和宣讲指导团工作,2018年1月担任了 “五老宣讲团”团长。两年多时间里,他带领17人的宣讲团队始终奔波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线,探讨宣讲新方法,交流宣讲新经验。
为了确保宣讲内容的精准性,于春山经常加班到深夜,他总是反复斟酌稿子的结构、内容,常常会为了核对一个数据花费几个小时。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些年来,于春山始终坚持手写宣讲稿,反复修改确认后再输入电脑。得益于手写稿件的方式,于春山的每次宣讲都能做到完全脱稿,所有的内容和故事他早已烂熟于心。为了增加宣讲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于春山还曾多次自己驾车去外地考察采访。山东的孟良崮、河南的焦裕禄纪念馆、河北的西柏坡、陕北革命圣地延安等地都留下了他采风学习的身影。
28年,1400多场,听众超过14万人,撰写讲稿120万多字,做公益活动达到8000多个小时…… “青岛市百姓宣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一连串的数字和荣誉表明了于春山多年来在宣讲工作的成绩,也承载着他的付出与奉献。
关爱青少年是责任也是义务
提及自己走上宣讲这条道路的原因,于春山表示,这还得从28年前说起。当时的于春山在四方区检察院担任公诉科副科长一职,经常会接触到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二十多年前青少年犯罪率非常高,看到这些孩子法律意识如此淡薄,我感到特别痛心。 ”就这样,于春山开始在中小学里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宣讲教育工作。
随着在中小学普法宣讲方面的付出与成绩,于春山先后荣获了青岛市首届 “保护未成年人”十佳公民、“全国百名优秀法制教育辅导员”、全省法制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为学生们进行法律知识宣讲。他紧密结合当检察官时办案的经验和遇到过的真实案例,以模拟法庭、编写校园法治教材等方式为中小学生进行预防青少年范围的法制教育。除中小学之外,他还多次到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电视广播大学,对大学生开展爱党、爱国、爱人民和遵纪守法的主题宣讲。“只要是对我发出了邀请,我就一定会去,因为我觉得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希望我的宣讲能够为孩子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知法、懂法、守法,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于春山说。
校园里年龄最大的博士生
采访中记者发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可以说在于春山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当年我初中毕业就去当了工人,后来又当了兵,发现学历太重要了。 ”1987年回到青岛后,于春山便开始潜心自学文化知识,考进了高中。后来又参加了成人高考,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陆续取得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文凭。
2014年,正值耳顺之年的于春山看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招收在职博士生的信息,这可把他激动坏了。 “申读博士是我多年的梦想,而中国政法大学更是我们法律工作者向往的殿堂。”随后,于春山毫不犹豫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各方面都符合录取条件,就这样顺利成为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一名在职博士生,也是学校里年龄最大的学生。
“授人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这是于春山的宣讲信条,也是他的真实写照。在市北区机关和社区党员课堂上、在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室里,都能看到他认真宣讲的身影。同时,他还积极为老百姓调解纠纷,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为需要的群众进行法律援助。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宣讲水平和能力,他每天都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上网浏览时事新闻。 “2018年我一共宣讲了153场,有的时候一天还会讲两场。 ”于春山的话语中有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生命不息 宣讲不止
“有很多人曾问过我,这么大年纪了也退休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去给老百姓宣讲党的理论,弘扬社会正能量。 ”于春山告诉记者,自己始终把五老宣讲团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一项使命在做,所以一直以来都充满着激情,感觉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
“我是党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在岗为党多敬业,退休为民多奉献。”于春山曾经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来自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本就是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却怀着对宣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积极工作,不图报酬,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始终如一。“我经常跟我的朋友、听众们说‘生命不息,宣讲不止’,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一直讲下去! ”于春山说。 本版撰稿 记者 刘文超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