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我们喜事要新办,移风易俗大开展,订婚结婚是喜事,别给爹娘加负担,回家要把妈妈劝,快把彩礼退回还……”10月28日,在济宁市汶上县次邱镇朱庄村的孔子讲书堂内,次邱镇“夕阳红”梆子剧团正在演出新编排的现代梆子戏《王晓红退彩礼》,悠扬唱腔里的“大道理”不时引起台下村民们的共鸣。
“以往读报纸、念文件式的宣讲,很多群众听不懂也听不进,现在咱们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这样的宣讲才更接地气、更出效果。”《王晓红退彩礼》主创人、次邱镇“乡土讲师团”团长高文忠介绍。
在次邱镇,像高文忠一样的“乡土讲师”有160余人,他们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用“新角度”讲透“老道理”,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党的创新理论、民生政策、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实用知识。
“‘乡土’就是本乡本土的意思,这支队伍就生活在乡村,生活在群众身边,能够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汶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卫国介绍。
2019年5月份,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乡土讲师团”正式成立,成员全部来自乡村,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和道德典型、身边好人及文艺骨干等组成。他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等为阵地,采用专题式、讲座式、小品、三句半、快板、戏曲以及与群众忆经历、话成就、谈感受等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说乡音、讲故事、举实例,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教育群众。
自成立以来,“乡土讲师团”开展了常态化的宣讲工作,组织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在村级文明实践站每月宣讲1次,示范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至少开展1次宣讲活动。
“以前说教多、官话多的传统宣讲套路让村民感觉生搬硬套、不好接受,如今忆经历、谈感受的讲述使宣讲变得生动形象、更接地气,以前在党校课堂里才有的理论知识,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让‘乡土味’十足的宣讲切切实实起到了‘润民心’的效果。”张卫国说。
现在,“乡土讲师团”已经成为汶上县广大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截至目前,汶上县15个乡镇(街道)共组建“乡土讲师团”80支,讲师人数超过800人,自编自演、自主创作了戏曲《王晓红退彩礼》、小品《幸福一家人》、三句半《说说俺们朱庄村》、快板《结婚难》等110余个乡土文艺节目。2019年,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乡土讲师团”作为济宁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在全市推广。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