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背景概述
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北部,全市总面积901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区595个村居,户籍人口63万,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全省县域前列。自2013年百姓宣讲萌兴,龙口市积极探索接地气、易于群众接受的宣讲模式,东江街道、下丁家镇、“全国文明村”尹村等镇村干部群众自发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宣讲,并结合基层实际,不断丰富完善形式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017年10月,龙口市委宣传部牵头组建龙口市新时代百姓宣讲团,在全市打造“习语润心”宣讲品牌。先后吸收各行业优秀宣讲骨干120人,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宣传、理论宣讲活动1000余场,深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2017年11月,龙口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评为“山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
东江街道董家洼村宣讲现场
具体做法
一、树立品牌,选好内容,夯实理论核心
紧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习语润心”理论宣讲推行“1+3+X”模式:“1”,即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3”,即重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文明提升三大方面内容;“X”,即统筹考虑基层实际和工作热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脱贫攻坚、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等一系列与群众关系密切、关注度高的内容纳入文明实践范畴,让群众接受多层次、多视角的教育。
二、打造平台,扩展阵地,搭建广阔舞台
坚持“改旧塑新、资源整合”,依托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区分三个层面打造立体宣讲阵地。市级层面,依托市级文明实践中心,定期组织理论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镇街区层面,依托综合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建立实践分中心,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村企层面,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等建立实践站,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目前,市级实践中心、16处镇级实践分中心和400多处村级实践站、实践所全部投入使用,实现基层宣讲全覆盖。
三、广招人才,提升层次,集聚群众合力
基层宣讲内容是方向,人才是关键。在市级,一方面引导市委党校教师、市级理论骨干和领导干部中精通政策理论的志愿者投身基层宣讲;另一方面,以赛选优、以赛促讲,仅2018年,就举办5次宣讲大赛,遴选出近百名优秀宣讲骨干。在镇级,引导“五老”志愿者、乡贤人物、道德模范等志愿群体参加宣讲。在村级,引导村“两委”成员、企业家代表、退休老干部等志愿群体主动融入宣讲。目前全市专兼职宣讲骨干发展到2300多人。同时,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载体,加强理论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宣讲的同时实现“双向教育”。
四、扩展空间,活化形式,扩大受众范围
在空间上,开通“习语润心”微信公众号,打造理论宣讲“网上家园”;在各级实践中心“面对面宣讲”的基础上,引导基层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课堂,讲理论、讲政策、讲身边故事,推动理论宣讲“五进”(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目前,东江街道董家洼村的“大槐树下”、九里社区的“实践亭”、下丁家镇石板丁家村的“马扎实践广场”、徐福街道快乐农夫“实践大棚”等特色宣讲深受群众欢迎。在方式上,编写了7册宣讲教材,作为指导基层文明实践的总纲;同时引导村级绘制理论宣传墙、搭建实践长廊,实现“耳濡目染、润心无声”。在语言上,力求浅深结合、通俗易懂,用接地气的身边故事教育群众,采用群众熟知的“歌词曲谱”“戏曲小品”等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切实让广大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有触动。2018年,全市开展各层面宣讲1600余场,受众近20万人次。
五、完善机制,建立规范,把稳宣讲之舵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了各级党委一把手负责的领导机制,对宣讲实践把关定向,确保“不起空”“不走偏”;将基层宣讲列入全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把宣讲效果评价权交给群众,倒逼基层宣讲提档升级。此外,要求市镇财政对基层宣讲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为活动蓬勃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龙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明显成效
一是聚起向上向善的“精气神”。“习语润心”品牌已在龙口市家喻户晓,宣讲氛围日益浓厚。通过新时代实践中心这一具有特殊情感、特别接地气的新载体,龙口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崇德向善、文明礼仪的新风尚等传递到群众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在群众中激发正能量。
二是启发基层宣讲工作新思路。在探索推进基层宣讲过程中,注重走“群众路线”,无论是宣讲队伍组建,还是日常宣讲活动,都力求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广大群众乐于参与宣讲、接受宣讲。此外,龙口市在探索推进基层宣讲过程中,高度重视“放与管”的有度拿捏,在抓“大纲”、明方向的基础上,对宣讲方式、操作模式、时间安排等不作硬性规定,让各级主体“自主决策”,通过“事前把关”“事后问效”,为市镇村三级更好地推进宣讲活动留足了探索空间,基层宣讲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基层宣讲活动开辟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探索出新路径,通过整合宣讲资源、拓展宣讲内容、活化宣讲方式,让党和政府的声音直达基层、直入民心,有效规避了理论宣传的“边际递减效应”,为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本。同时,龙口市发动群众主动为百姓宣讲推荐课题,根据群众需要准备宣讲内容,形成了“点题授课”互动交流新局面。
有益启示
一、抓品牌建设,让基层宣讲更具高度。龙口市将推进“习语润心”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以“在全省当先进、在全国做典型”为定位,全力推动基层宣讲工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遴选推广基层宣讲先进组织、先进个人、先进做法,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同时,依托一批先进公众人物,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基层宣讲,切实发挥“头羊”作用,打造基层宣讲“灯塔”。
二、抓知行合一,让基层宣讲更具深度。在宣讲载体上,对市级实践中心提标改造,使其“红色殿堂”形象更加彰显。抓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探索更接地气、直达民心的基层宣讲新载体,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力、融合共进;重抓“学、思、践、悟、讲”5个环节,做好消化吸收文章,防止“单向灌”“空对空”,保证宣讲效果。
三、抓机制建设,让基层宣讲更具力度。探索完善正面激励机制、动态研判机制、互通共享机制、量化考评机制,始终做到思想上不懈怠、行动上不迟疑、力度上不打折,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龙口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