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奋战!书写战“疫”媒体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新闻工作者冲锋在前,连续奋战,用笔、用键盘、用镜头记录下战“疫”的点点滴滴,刊播了一篇篇感人的新闻作品,成为抗击疫情的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 

  用报道展现战“疫”温度和力度 

  疫情面前,众志成城。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与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动发起“守望相助 驰援武汉”行动,记者刘凯成为具体执行者。除夕当晚,他赶赴日照两家医疗用品器械厂进行电视直播,筹集到2000套防护服;制作的《23000套医疗防控物资运往武汉》等报道,展示了山东企业的抗疫责任与担当。为了缓解公众焦虑和恐惧,刘凯和同事到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重症隔离病房进行采访,播发了大量科普新闻,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的防护知识。 

  2月2日晚,刘凯跟随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多次深入医疗队所负责的重症患者隔离病房进行采访,制作了《山东医疗队治愈的首批重症患者出院》《你的名字 我永不忘记》等80多篇报道,挖掘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战“疫”的山东温度、山东力度。 

  他率先把镜头对准“插管”小分队 

  2月9日,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农业新闻部主任宋京伟跟随山东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迅速投入“战斗”。当时物资极度匮乏,他积极帮助联系了两大集装箱物资,解了医疗队的燃眉之急。气管插管是危险系数最高的治疗工作之一,山东医疗队所在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所有定点医院中最早成立插管小分队的,12人的小分队,山东人就占了7位。宋京伟在全国媒体记者中,率先将视角对准了插管小分队。在武汉的50天时间里,他记录下很多珍贵气管插管镜头。《冯昌:与死神赛跑的“插管突击手”》播出之后,国内多家媒体纷纷跟进,将视角对准这群与死神赛跑的突击手。 

  宋京伟还注意到,医疗队把二维码挂在防护服上,行走在病区里,让患者随时扫描入群,接受心理疏导。《方舱里行走的二维码》播出后广受好评,登上热搜榜。 

  在“疫”线记录难忘瞬间 

  疫情发生后,山东商报迅速组建了新冠肺炎疫情融媒报道组。刘庆英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跑口记者,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走进病毒检测实验室,进入定点救治医院,采写稿件百余篇,发表前线日记近200篇,生动讲述了山东战“疫”故事。 

  为让公众早日了解新冠病毒的检测过程,刘庆英深入济南市疾控中心病毒检测实验室进行采访,并多次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采访。在山东省血液中心位于省立医院东院区的采血方舱前,她第一时间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捐献血浆的全过程。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返鲁后,刘庆英继续紧盯现场,记录凯旋战士的战“疫”故事,记录疫情面前的鲁鄂情深,记录他们重返故里、回归岗位的点点滴滴。 

  话筒是冲锋枪,记者是冲锋的战士 

  作为医疗卫生行业跑口记者,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栾靖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从1月21日凌晨青岛市卫健委官微第一次发布青岛疫情信息起,栾靖每天紧盯疫情信息,及时发布。 

  “摄像机是大炮,话筒就是冲锋枪,而记者就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栾靖说。1月29日,为采访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治愈者,栾靖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青岛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的隔离区,采访和拍摄了首例患者出院的故事。第二天,栾靖又与同事一起,再次走进了定点医院隔离区,通过现场报道方式,深入探访了隔离区里医护人员的工作以及患者的救治情况。由于青岛在湖北前方没有记者,为及时让观众了解援助情况,栾靖多次连线前方,报道了援助湖北的青岛医务工作者的战“疫”感人故事。 

  奔跑在战“疫”一线 

  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作为地市台的记者,虽然没有机会到武汉,但枣庄市广播电视台深度报道部副主任渠玉峰深入街道、乡镇、医院等战“疫”一线,与坚守基层的干部群众互动交流,用更贴近的视角、更接地气的语言,采写推出一批现场感强、打动人心、鼓舞斗志的稿件。 

  2月5日,渠玉峰和同事冒着危险来到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与新冠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采写出《党员突击队筑起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3月4日,他穿戴着隔离衣、护目镜,跟随包车八个小时,抵达江苏邳州,采写稿件《“点对点”接送 助力员工返岗复工》。渠玉峰还不断创新节目报道方式,设计了“战‘疫’日记”“战‘疫’一线党旗红”“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疫情 保复工 稳增长”等栏目,丰富了战“疫”故事的新闻表达。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