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省电影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的通知

鲁影发〔2021〕3号

山东省电影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党委宣传部、电影主管部门:

  现将《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电影局

  2021年12月30日

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

序 言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在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带动引领作用。发展和繁荣山东电影事业,对于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凝聚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精神力量,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山东电影创作稳步推进,影片产量大幅增长,影片质量显著提升,优秀影片不断涌现,综合实力快速跃升。电影市场繁荣发展,影院数、银幕数、观影人次、城市影院票房等均大幅增长。影视基地品牌显现,形成两翼齐飞、多点发力、融合发展的影视基地新格局。公益放映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标准化、均等化管理水平走在前列,多点覆盖的放映新格局初步形成。对外交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山东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强省。当前,山东电影仍处于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加快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为我省电影发展创造新的重大机遇,赋予新的光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山东电影要立足全省大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创新理念、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厚植优势、攻坚克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推进山东电影高质量发展,根据《“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双创”要求,以推动山东电影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推出更多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推动电影创作,深化电影改革,完善电影管理,努力谱写山东电影强省建设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电影工作全面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确保党对电影工作的领导权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更好适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出精品力作、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产业活力、优化发展环境的新举措、新路径,确保电影发展始终与时代同向同步、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区域、城乡电影发展,统筹摄制、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正确处理国有与民营、院线与网络、公益与市场等重要关系,促进电影产业更加繁荣、电影事业更好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 2025年,精品创作能力大幅提升,力争每年生产有一定影响的影片不少于5 部,有较大影响力的影片1-2部,在国内外获奖实现新突破;电影市场持续繁荣发展,全省城市影院突破 800 家、银幕数量达到 5000 块,基本实现有条件的乡镇影院全覆盖,电影票房力争达到 40 亿元,重点培育1-2家龙头院线企业,力争其票房进入全国院线前20位;电影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国有电影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民营电影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1+N”影视产业基地(园区)协调发展,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成为全国领先工业化电影生产基地;电影公益放映优化升级,政府购买服务、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山东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有效提升,一批电影企业和项目入选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高端电影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我国电影人才重要集聚区之一;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电影领域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我国电影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二、繁荣电影精品创作生产

  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和《山东影视剧振兴计划》,实施电影精品创作工程,培育做强创作主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影作品。

  (一)统筹创作规划。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要时间节点,遵循创作规律,科学策划规划,努力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推出一批”创作生产格局。积极引导资源配置向剧本环节倾斜,以选题引导创作,以剧本锻造精品,不断增强原创能力。把现实题材作为主攻方向,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努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电影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旗,弘扬主旋律、反映真善美,自觉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二)鼓励创新突破。落实创新管理模式、用人机制、分配办法的工作要求,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创作单位。坚持提倡多题材、多类型、多样化的电影创作,扶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和特种电影,扶持具有创新意义和鲜明特色的农村、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支持纪录、科教、戏曲等各类电影发展。借鉴先进地区电影创作的经验做法,探索山东电影创作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径,促进创作题材、类型、内容、风格深度创新,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山东题材、山东主创、山东出品、山东形象的“鲁影”品牌。

  (三)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省市县统筹支持、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一体推进的电影创作生产工作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进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对重点项目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按时高质量推出。完善山东省优秀文艺作品电影项目库,形成策划、立项、创作、生产、宣推、奖励闭环管理体制,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征集优秀电影入库项目孵化项目,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各类专项文化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扶持打造重点影片。

  (四)完善评奖评价体系。进一步办好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电影类)、泰山文艺奖(电影类)等重要电影评奖活动,不断改革完善评奖机制,发挥评奖的导向激励作用,引导电影创作生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完善签约文艺(电影)评论家制度,加强电影评论阵地、评价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积极健康的电影评论,增强评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评论与创作良性互动。支持各级各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优秀国产电影。

  三、激发和保持市场活力

  遵循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着力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管理科学、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电影市场体系。

  (一)做优做强院线和影院。坚持电影市场化改革方向,为符合条件、规范经营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机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深化院线制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城市院线、点播院线和特色院线。鼓励电影院线和发行企业并购重组。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电影产业。加快影院发展,建设覆盖全面、分布合理、设施先进、惠及城乡的电影放映格局。开拓繁荣农村电影市场,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衔接,加快推进乡镇影院建设。鼓励发展校园、社区等特色院线,面向特定观众群体发挥积极作用。支持人民院线和艺术院线在山东发展。

  (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企业进取精神和创新活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骨干电影企业。支持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以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为试点,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青岛海发集团构建完善影视供应链体系,形成影视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影视行业领军企业。引导山东电影发行放映集团及各市县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电影公司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功能、开拓市场。开展国有电影企业社会效益考核,在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规范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鼓励中小微电影企业走专、精、特、新路线,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民营电影企业健康发展,在竞争中融合资源,逐渐形成一批领军型电影企业。加强电影特色小镇建设,鼓励支持更多优质电影企业落户山东。

  (三)繁荣发展电影消费市场。适应消费环境变化,紧扣观众需求,进一步改善和丰富电影消费模式,鼓励影院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为观众提供更加精彩、优质、多样的观影体验和服务,提高影院上座率、单银幕票房收入和综合经营收入。积极培养居民电影消费习惯,推动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票价补贴等形式,将观影纳入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扩大观众规模,提高观影人次。进一步开发电视、信息网络、移动终端、家庭观赏等电影消费市场。促进电影衍生品开发及授权, 推动电影与游戏、 旅游等融合发展, 推出青岛“电影之旅”等影视文旅品牌,扩大电影消费规模, 增加电影业整体收益。

  (四)健全完善电影工业体系。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和电影工业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高技术支撑、高附加值的优质产业生态系统。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形成“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辐射带动一批主业明显、特色鲜明的影视产业园区。不断延展影视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擦亮“东方影都”名片,全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电影之都”。办好青岛影视博览会、济南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等重大电影节会活动。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推动电影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占技术创新高地,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四、推进电影公益放映转型升级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电影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让电影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广大群众。

  (一)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在标准化基础上,推进均等化,持续打造全国电影公益放映行业标杆。按照“政府购买、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思路,推进公益电影放映机制改革。推动新片大片进入农村市场,积极探索多样化供给方式,统筹流动放映、室内定点放映、乡镇影院、点播影院等多形态观影,实现行政村“一月一场电影”全覆盖。推动农村电影放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推动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健全完善农村电影放映监督机制,加强农村电影监管平台功能建设与应用。组织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绩效评价,逐步完善评价办法,实现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切实为老百姓送去高质量电影文化服务。

  (二)实施电影惠民工程。全面提升电影公益放映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电影公益放映服务向校园、社区、机关、厂矿、军营等延伸和覆盖。配合宣传工作大局,开展好各类主题放映活动。积极推动“中小学生观影普惠计划”“送电影进福利机构”“聆听光影——无障碍电影公益观影”公益品牌,重点抓好特殊群体的精准上门送电影服务,不断扩大公益电影覆盖面。推动省内电影放映机构开设电影专场,制定合理放映计划,科学安排场次和时间,为社会各界观看优秀影片提供便利。鼓励发行放映单位在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惠民场次。推动广播电视、新媒体相关影视频道和点播平台,定期开展优秀影片展播活动。

  五、加强电影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电影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一)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发挥主管部门的导向和扶持作用,通过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泰山学者工程、齐鲁文化人才工程等,吸引和凝聚一批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专家。建立影视专家人才库。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培养选拔山东影视创作本土核心团队和领军人物,激发影视领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加强电影产业相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探索建立山东籍影视名人专家创作顾问团队,鼓励支持他们在山东成立工作室或基金会,并给予重点扶持,为山东影视创作生产献策出力。

  (二)重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山东电影新力量培养计划,发掘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编剧、导演、演员,形成山东电影繁荣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鼓励支持驻鲁高校学生及山东籍青年影视人才留鲁、回鲁创业。打破体制机制界限,扩大人才培养支持的覆盖面,为青年电影创作人才搭建舞台、提供服务,团结引导新文艺群体,让有潜质、有水平的新人和作品登上舞台、出新出彩。支持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青岛电影学院等省内相关院校办好电影学院等相关二级学院、专业,支持培养不同层次的电影人才。

  (三)培养电影工业技术人才。支持创办产学研一体、影视产业职业教育和实习实训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学院,支持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加强影视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摄影、录音、美术、灯光、音效、化妆、道具、特效特技、后期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各电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合作,培养一批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制片人、营销专家、财务专家等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电影经营管理人才,打造一支留得下的全产业链人才队伍。

  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对外交流新需要,坚持高点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请进来”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电影讲好有温度有质感的山东故事,切实增强中国电影和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支持电影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港试验区政策优势,立足“世界电影之都”资源,促进与港台地区和日、韩、德、法、意等国家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交流,以合拍等方式共同打造电影精品。发挥“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品牌影响力,融入国家大外宣工作格局。办好地方对等交流互办单一国家电影展映活动,鼓励山东电影参加戛纳、威尼斯、香港等国际电影节(展),不断扩大山东电影影响力。

  (二)重视商业传播渠道。坚持市场主渠道,借助海外主流商业院线、海外销售代理等市场主体,扩大山东电影海外发行网络,精研海外传播策略,利用外交外宣大平台,促进海外文化阵地建设。鼓励支持电影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形式到境外开拓市场,形成山东电影海外竞争新优势。

  (三)创作生产“走出去”影片。注重国际表达,升级创作理念,吸纳整合全球优质电影资源要素,主动讲好山东改革开放的故事、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山东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选好题材和角度,突破文化差异障碍,争取海外观众的价值认同,让外国观众从电影故事中了解中国、了解山东。

  七、提高组织管理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电影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电影工作,建立健全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机制,落实好属地责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市、县党委宣传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当地电影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省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工作合力。探索成立山东省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二)优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行“零跑腿”“不见面”和电影专资收缴“电子化”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法人市场准入和产品市场准入管理,依法依规高效办理各类电影行政许可,严把立项、备案、审查、发行、放映等关口,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电影行政管理体制。

  (三)健全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电影产业促进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电影改革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电影企业用好用足《山东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山东影视剧振兴计划》《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试行)》《山东省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策划推动机制》等扶持政策,落实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电影项目、获奖影片、发行放映单位、电影基地等进行奖补。鼓励开发完片担保等电影金融产品,推动出台电影领域其他财政、信贷、融资等优惠政策,并按规定落实相关财政、信贷、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

  (四)创新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各级电影主管部门要加强所辖区域电影市场监管,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营造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疫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严肃查处各种形式的非法电影,严厉打击“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逃税款、盗录盗播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电影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偷、漏、瞒报票房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本区域内影院及时、准确报送电影票房收入情况,按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电影专项资金。

  各级电影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本规划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把促进电影繁荣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文化建设一同谋划、一同推进、一同考核。坚持和加强党对电影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党委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协调各级发展改革、科技、财政、自然资源、税务、金融等部门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