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潮涌海岱满目新——山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述评

  ■编者按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发展非常关心,寄予厚望。2018年6月,总书记亲临山东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九大改革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甚至转折性变化,为山东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天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三年答卷”大型全媒体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全省各地蹲点调研,聚焦山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和关键性变化,展现山东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进展新成效,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磅礴奋进力量,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王建 李振 刘兵 李子路

  又是一年初夏时。黄渤海滨扬起清爽的夏风,勾起齐鲁儿女难忘的记忆。

  2018年6月9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到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视察,对新时代山东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一幅幅真情画面,镌刻在山东发展历史上,烙印于全省人民的脑海里。

  时间这位伟大的魔术师,从不辜负对拼搏者的允诺,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三年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山东经济、政务、自然、社会、政治生态加快优化,全省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书写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加快实现“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山东基础更坚实、底气更充足,优势更突显,精气神更昂扬。

  新境界——

  旗帜引领方向,实干开创未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为统领,山东攻克难题、破解瓶颈,积累经验、塑造优势,铺设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开辟出越走越宽广的壮阔航程

  今年5月,继雄安新区起步区后,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落户济南,山东将在推动沿黄地区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前4个月,山东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4.5%,增幅位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省市第一……迎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的山东,发展势头迅猛强劲,强省机遇前所未有。

  回望来路,这种机遇不是等来、喊来、盼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即便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万亿元、增长3.6%。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比2019年同期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5.4%,山东经济运行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新动能引领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创新要素汇聚的态势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支撑发展的优势正在形成,制度创新领先优势基本形成……仔细辨析,这种势头带来的变化不是一时的、局部的、表面的,而是趋势性、关键性、根本性的,是动能之变、风气之变、人心之变。

  在“由大变强”进程中跨上新台阶,在区域发展中前推“起跑线”,这种新作为、新机遇,既体现着干事创业主观能动性的充分释放,更折射出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多次亲临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为我们把舵领航、指明方向,又为我们提振精神、凝聚力量,为山东发展确立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胸怀大局、着眼大局,顺应时代大势、聚焦人民期盼、结合省情实际,是谋划和推动一个区域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必须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对此,省委旗帜鲜明:我们的大局,就是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到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以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始终保持山东工作的正确方向。

  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全省上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作答。2017年,在深入调研、摸透省情的基础上,明确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新旧动能转换构想;2018年,突出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2019年确定为“工作落实年”,推动全省各级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2020年确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发起公共卫生、人才制度、法治环境等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今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等7个领域谋篇布局“求突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改变,起于科学部署、战斗动员,成于苦干实干、求新求变。几年来,山东攻克了很多新的老的发展难题,破解了很多有形无形的瓶颈制约,积累了很多点上面上的有益经验,塑造了很多显在潜在的比较优势,不断把蓝图变为美景,把憧憬变为现实,开辟出发展新境界。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征途。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思想藩篱,不惧涅槃之痛,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和7万亿大关,“四新”经济占比三年提高8.5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一步步艰苦跋涉、披荆斩棘,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

  这是一段把握机遇的航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发生积极深刻变化;经略海洋,开创海洋强省建设新局面;提升半岛城市群能级,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山东识别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实现全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

  这是一次风雨兼程的进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改革开放,跨越提升基础设施,谋划确立“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交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异答卷,谱写山东抗灾救灾史上的壮丽篇章……在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面前,一次次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定格下齐鲁儿女风雨无阻勇攀登的坚毅身影。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体认到,“山东之变”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必须一以贯之、须臾不可偏离。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体认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干劲,满怀豪情地抓落实、抓推进,一亿齐鲁儿女就一定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新路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扭住“牛鼻子”,投身“主战场”,统筹推进“三个坚决”,深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初步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近日,济钢又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济钢650万吨钢铁产能关停后的第4年,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一期一步项目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建成后将用于承接空天信息相关产业,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我们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城市服务三大主业,2020年营业收入破290亿元,基本恢复到钢铁生产线停产前的水平。”济钢集团董事长薄涛说。

  由“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济钢的蝶变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精彩剪影。

  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山东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矛盾——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心头之痛”如何破解?山东的认识十分清晰:关键是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其重点就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为依托,确立“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三年多来,山东咬紧牙关,忍住阵痛,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压减钢铁产能约占全国的1/10;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出总投资超4万亿元2077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做大73个“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四新”经济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的30.2%,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人到半山路更陡”。从初见成效迈向取得突破,山东没有止步歇脚、骄傲松懈,而是以紧锣密鼓的行动发起倒计时、冲刺跑的号角: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三个坚决”行动方案、“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等文件陆续出台,“三个坚决”力度更大,时间表、进程单详细清晰,综合举措更具针对性。

  “5,4,3,2,1,点火!”4月27日11时20分,在火箭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中,齐鲁一号卫星和齐鲁四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齐鲁卫星项目是山东2019年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中科院引进的,一个全新的未来产业在山东“无中生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山东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同时专项投入100亿元重大科技创新资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济南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平台相继落户,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陆续组建,科技创新正成为发展主引擎。

  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聚焦改革难点创新突破,坚决向一切制约发展、影响效力的条条框框开刀。山东深入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形成110项制度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部署的2039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931项、占94.7%。一项项改革成果,让发展活力更加澎湃。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不懈努力,山东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甚至转折性变化,初步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新路子、新变化,孕育在广袤的田野中——山东出台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搭建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探索出土地托管服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乡村共同体”等好经验好做法。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初夏时节,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南庄村美得像幅画。近年来南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盘活土地资源,建起农业大棚种植大樱桃,打造芝樱花海,一步步壮大集体经济。

  新路子、新变化,遍布于蔚蓝的海洋中——山东启动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46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1/5,海洋经济成为山东新动能、新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今年5月,首批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在烟台交付使用。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说,深海智能网箱配备自动化、智能化系统设备,填补了我国在30米左右水深养殖水域的空白。

  新路子、新变化,体现在便捷的交通中——高铁通车运营里程达2110公里,从全国第13位跃居第3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73公里,重回全国第一方阵。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劲有力。

  新路子、新变化,发生在更趋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山东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均衡分布的空间体系,今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超过63%。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沿着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新路子倒计时、冲刺跑,迎接我们的,必将是取得突破、塑成优势的美好未来。

  新气象——

  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尤须以文化人,涤荡思想解放;尤须开放引领,倒逼担当作为。山东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重塑,在与世界共舞中奋进,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今年3月5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面对直播镜头,代表们用一连串令人信服的数字,一个个令人惊喜的变化,展现出山东自然自信开放的新气象。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班子和队伍。朝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奋勇前进,尤须凝聚起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磅礴力量,尤须塑造风鹏正举的开放气度。

  革命文化、红色基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大原动力。“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坚定传承红色基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句句入心。

  今年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省委迅即召开会议,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2017年,新一届省委常委会第一次集体学习就走进沂蒙革命老区,以弘扬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进行学习研讨。两次会议,山鸣谷应。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山东相继建成沂蒙干部学院及胶东(烟台、威海)、王尽美、焦裕禄、孔繁森和泰山“挑山工”等党性教育基地……

  坚定理想信念依靠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

  山东制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等五大文化区域,实施文化经典研究阐释和出版、历史文化展示及“乡村记忆”等八大工程。“四德工程”“厚道鲁商”叫响全国,“时代楷模”不断涌现,文明城市遍布齐鲁……一笔一画,书写文化自信;一撇一捺,尽显文明风尚。

  34万多个基层党组织、680万多名党员,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精神状态好不好、能力本领强不强、干劲斗志高不高,对我们能否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这是总书记对山东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山东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鲜明提出“三个一切”和“四不原则”——选人用人一切出于公心、一切为了事业、一切按规矩办事;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三个一切”和“四不原则”深入人心,每一名干部头有标尺、心有戒尺,一大批“李云龙”“老黄牛”式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不在掌平洼,就是在去掌平洼的路上。”这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新泰总队掌平洼村工作组的真实写照。入村以来,工作组与帮扶村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干部精气神提起来了,发展内生动力更足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说:“掌平洼村‘起范儿了’。”

  基层是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成长锻炼的“练兵场”,一支能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的队伍,一定要在吃劲岗位、艰苦地区,多经历“热锅”煎熬,多经受实战摔打。

  2020年,山东省市县三级共选派9078名干部组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和为民办事“服务队”。在广大农村磨炼成长的,还有第一书记、“四进”攻坚工作组、“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等驻村工作力量。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山东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2条”,表彰“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创设“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干部澄清正名,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蔚然成风。2020年,山东127人荣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数量全国第一;在疫情防控中668人火线入党、1529名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与约束结合,山东干部队伍从思想作风、到能力状态,在革命性锻造中重塑,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高涨,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对内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的同时,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指示要求,高举开放的旗帜,以开放引领思想解放,以开放倒逼担当作为。

  今年4月,山东省连续举办“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两场高规格对外交流合作活动。“东联日韩、西接上合”,彰显山东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有力促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2020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2.2万亿元、增长7.5%,实际使用外资达176.5亿美元、增长20.1%;今年一季度,山东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2.8%,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数据内有乾坤。从出台一系列务实的开放举措,到走出去赴苏浙粤、京冀沪学习取经,再到打造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平台,一套套组合拳打开了齐鲁儿女的开放胸襟,搅活了山东发展的“一池春水”。

  开放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迈出去的是脚步,改变的是眼界和境界。近日,青岛选派150名干部赴深圳开启学习之旅,这是近三年来青岛第9次选派干部南下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体悟实训。“学深圳、赶深圳”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破解发展难局的“钥匙”,更成为振奋发展精神、塑造城市气质的“宣言书”。

  干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担当作为与开放奋进相互激荡、融合共振,奔腾出新时代山东对标先进、创新求变的壮阔景象。

  新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山东每项重大制度的出台,每个重大议题的设置,都直指一个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厚的为民情怀,闪耀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张身份证、两张个人照,退休手续一口气办完。5月10日,年满60岁的杨进喜在东营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到10分钟,就办结完医保缴费年限认定、老年大学就读等与退休相关的28个事项。相较于以往25份申请材料、20多个工作日,东营市在山东率先推出的职工退休“一件事”改革,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山东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破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去年9月,鄄城县旧城镇武西庄村村民刘新环终于搬出滩区“水窝子”,住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楼房”。5月15日,忙完地里的农活,刘新环步行来到村里的地毯加工车间,一个月2000多块钱的收入,再也不用离乡打工了。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对于黄河滩区迁建这一浩大工程和民生实事,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砸锅卖铁也要办好”。26个滩区迁建专项方案接续推出,成千上万名党员干部根扎滩区,不舍昼夜,终于圆了60万滩区群众幸福安居梦。

  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山东5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9.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

  不仅是脱贫攻坚,就业创业、救助困难群众、中小学大班额“清零”等举措齐头并进,民生保障网织密扎牢。2017年以来,山东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2019年起,连续三年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0年,实施“六保三促”工作方案、稳定扩大就业20条等政策举措,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以上;2021年,第一批实施2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深厚的为民情怀,闪耀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上,一张张百姓舒心的笑脸,映衬出最暖最亮的民生答卷。

  转型发展,滚石上山,既要去产能、去杠杆,又要守底线、稳就业。面对许多两难甚至多难问题,山东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从民生关切中找到发展动能,把民生诉求转化为前行力量,山东在求解民生考题中推动发展进程。

  5月21日,山东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自愿参加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按照第四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山东)中选结果,向患者销售中选药品。自2020年12月山东首次“组团”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前三批112个国家集采药品每年可为患者节约费用27.54亿元。

  针对抗击疫情“大考”中暴露的问题,2020年,山东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列为“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之首,推出更多便民惠民改革举措,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月25日,长岛北城村碧海蓝天,鸟语花香,村民孙长志的渔家乐宾客满座。近几年来,长岛拆除全部80台风机,治理裸露山体31万平方米,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旅游收入大幅提升。

  良好生态,渐成高质量发展支撑点;从改善民生中,找到转型突破点。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八场标志性战役,空气综合指数三年改善14.9%,PM2.5浓度下降14.8%,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9.1%。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18.6%,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在收获更多蓝天繁星的同时,山东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高。

  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这既是1亿齐鲁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又是山东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的蓬勃动力。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正朝着“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新目标,朝着人民群众的新福祉奋勇向前,必将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辉煌篇章!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