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动能转换质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提高金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水平,是“十三五”期间我省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对山东而言,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就是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起势。3年来,我省已初步构建起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发展格局,山东金融业在促进、引领、保障、支撑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我省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创新型企业占比大幅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体现。

  聚焦重点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现代金融业是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2018年以来,山东金融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实力明显增强、效益持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金融服务动能转换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引领性显著增强。

  总量持续提升。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3871.23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4177.35亿元,占GDP比重从5.8%提升至5.9%;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为3461.0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6%。

  社会融资规模逐年递增。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别为9225亿元、1.38万亿元、1.8万亿元,其中全省本外币贷款增量从2018年的6817.6亿元增加到2019年8149.3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本外币贷款增量为1.06万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30%。

  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彰显。2018年、2019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分别为2959.8亿元、3238.8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为287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9.43%、8.1%。

  支持新旧动能转换。11家银行机构总部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等领域金融合作,加大信贷支持供给。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项目,2019年末,全省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贷款余额8294.68亿元,较年初增加464.15亿元。

  支撑服务科技创新和“四新”经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创建“科技板”“山东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板”,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以及为创办或在优质科技型企业关键岗位任职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适应我省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人才贷”产品,对人才及人才所在企业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最高给予10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截至9月末,“人才贷”业务共计发放贷款188笔,金额8.3亿元。

  引导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印发了《关于发展绿色金融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利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支持发展绿色担保、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展绿色保险、建设绿色金融要素交易市场等11个方面,提出31条具体措施。推动银行业调整授信政策,将环评及节能减排作为授信审批必备条件,对环保违法违规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制,并建立绿色信贷绩效考核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绿色信贷投放。

  深化改革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2020年4月30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高端人才板”开板

  2018年以来,山东金融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抢抓战略机遇,坚持改革创新,服务质效迈上新台阶的同时,金融生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工作顺利实施,实现“浴火重生”。2017年,恒丰银行面临巨大风险之际,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主动履行属地风险化解责任,按照“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扎实稳妥有序推动恒丰银行改革重组。2019年12月31日,恒丰银行顺利完成股改建账,标志着恒丰银行完成了剥离不良和引进战投,改革重组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目前,恒丰银行总体经营平稳,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改革重组成效显著。恒丰银行改革重组,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级党委政府主导、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在市场化法治化框架内合力化解全国性银行机构金融风险的创新实践,是山东省打赢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

  初步构建全省“7+4”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体系,促进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布局,指导青岛在财富管理、烟台在基金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先行先试;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个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验区;济南市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方案已经人民银行总行初步认可;枣庄普惠金融试验区、威海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关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并批转至人民银行总行办理。

  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有效维护了区域经济稳定。大力压降银行不良贷款,近5年处置不良资产近万亿元。截至9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2443.47亿元,比年初下降54.5亿元;不良贷款率2.52%,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工作。坚决打击违法金融活动,今年以来我省累计新发非法集资案件和涉案金额均同比下降,2019年在全国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平安建设考核中位列一档、获得满分。网贷机构通过分类处置已实现全部退出。

  全力推进“金安工程”建设,上线运行金融风险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探索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山东解法”。“金安工程”打造了全省风险监测“一张网”,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联防体系,拉紧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实现了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截至9月末,可监测企业108万家,日抓取重点金融信息1万余条,已汇聚691个维度、3.7亿条数据,有力维护了全省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创新开拓瞄准薄弱环节释放政策红利

  2018年以来,我省最大限度释放各项金融政策红利,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首创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今年初,我省印发了《在全省推行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的工作方案》,确定企业金融辅导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建立起以金融辅导队为核心、辅导信息系统为支撑、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为补充的省市县三级联动金融辅导体系,真正成为金融惠企政策的“宣传队”、企业规范运营的“助推器”、专业咨询服务的“智囊团”、融资策划对接的“联络人”、金融资源协同的“组织员”。建立辅导企业名单动态管理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有需求的企业纳入辅导名单,建立工作台账,动态掌握辅导企业情况。包括拟上市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外资外贸企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企业类型,代表了山东经济的主导力量和发展方向。截至9月末,对纳入金融辅导的28766家企业入企服务超过7万次,帮助9864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涉及金额2381.9亿元。对银行反映无法办理融资的企业实施攻坚,已完成攻坚423家。

  深入推动首贷培植、银税互动、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应收账款质押等重点措施落实,推动建立抵质押物“价值重置”机制,全面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今年前9个月,全省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723.87亿元,同比多增1524.08亿元;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加2012.4亿元,同比多增975.36亿元;涉农贷款增加2885.74亿元,同比多增1717.75亿元。截至9月末,全省已有148家企业获得应急贷款9.34亿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余额1407.08亿元,比年初增加143.71亿元;银税互动平台1—9月累计发放贷款193.17亿元;今年1—9月,应收账款融资20944笔,融资金额1370.95亿元;今年获得首次贷款企业71410家,获得贷款金额723.9亿元。

  优化升级资本市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山东资本市场建设迎来30年来增长最快速时期,全省上市公司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彰显了可喜活力潜力。

  我省紧密结合资本市场最新发展政策和形势,积极作为,真抓实干,高效务实推动工作,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扩大,有力助推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上市在审、辅导、培育等环节,分类、分层、分阶段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动态推进。全面加强与证券交易所的交流合作,省政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山东基地、全国首家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山东)落地济南。持续开展大规模企业上市培训,先后培训企业超过1000家。

  全省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山东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亮点纷呈。2019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全国占比创历史新高,科创板实现首批上市;2020年1—9月份,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已与去年数量持平,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达326家;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比去年增长44%,过会待上市公司22家,新增上市过会家数较上年实现翻倍。

  企业上市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凸显。截至9月末,代表全省新动能的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上市挂牌公司达46家,正在IPO排队和辅导的拟上市挂牌的高成长型企业超过100家,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山东企业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的生动诠释。2018年、2019年,全省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分别为5180.34亿元、6447.7亿元;2020年1—9月份,全省新增股、债两项直接融资合计5730.35亿元,同比增长21.3%,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需求,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潍柴动力、歌尔股份、万华化学、中泰证券等7家上市公司突破千亿元市值,创历史新高,刷新了山东资本市场新形象;2018—2019连续两年9成以上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超过千亿元。近年来,上市公司累计完成重大并购重组40次,交易金额1615亿元,产业引领和转型带动的基石作用愈发显现。

  保障有力 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协调推进体系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发挥专班领衔作用,充实加强专班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有关要求细化工作台账和问题整改落实台账,统筹推进产业集群培育、领军企业配强,重大项目谋划等工作。

  积极支持“雁阵形”产业集群发展。济南国际金融城在招商推介、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方面,青岛在9月出炉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中,再度进入前50,位列第47位,位居内地第6位。

  重点扶持领军企业。支持中泰证券、青岛银行、齐鲁银行等领军企业发展,青岛银行于2019年1月首发上市,中泰证券于2020年6月首发上市,齐鲁银行于2020年12月10日过会。

  盯紧抓实儒商大会、“十强”产业等重大支撑项目。调度督导重大项目400余次,一些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如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截至9月末,已上线73个区县,累计放款743.7亿元,累计惠及涉农群体97.98万。

  发展金融领域基金。截至9月末,全省共有4只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金融产业基金均已通过审议,认缴规模146.06亿元,对外投资14个项目,投资金额22.78亿元。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导推动人力资本金融化与山东省“人才金融”体系构建等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落地。

  发挥智库、协会作用。指导山东金融业联合会创新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已完成法院委派调解案件6件,涉案金额2.1亿元;加强与山东省金融学会的合作,共同编发6期《现代金融产业智库专报》。

  举办金融论坛活动提升影响力。筹备举办了儒商大会金融论坛、首届山东地方金融改革论坛暨中国(山东)自贸区金融创新研讨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路演等活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的攻坚行动中,山东现代金融产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下一步,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部署要求,做优做强现代金融产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原文链接: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动能转换质效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