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尼山论坛|“有朋自远方来,高铁三小时就到了”

  9月27日上午,刚刚落成的曲阜尼山讲堂和合堂,座无虚席。2020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场重要活动,节会主旨演讲这里举办。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主持。来自深圳大学、山东大学、孔子研究院的三位学者,围绕文明的融合与人类命运这一主题,以不同的学术视野作主旨发言。

   

  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景海峰: 

  疫情之后更需要对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全方位的概念,其中,文化共同体是最重要的基础。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每个文明系统在经历了各自独特的成长过程后都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而精神共同体的构建,则是在人类文明的普遍意义上寻求一种共同性。这种共性的获得,需要相互理解、互通互融,需要文明之间不断地交流、对话、互鉴。可以说,文明对话既是一种信息的交换,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智慧、儒家文化可以为文化共同体的呈现提供其特殊的价值。

  从天人合一的独特宇宙观,到重视人伦的价值和生命实践的“五常”思想,儒家给人类社会所提供的重要范式就是重视德性,因而,儒家思想的柔韧性和包容度,更适合于思考当代社会的很多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剧变,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之后,文化力量的重新洗牌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地激化了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对话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更迫切。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重建就不是对原有系统一种修补和改造,更不是要回到各自封闭性的历史幻想当中,而是经过一番新的磨合之后再认真地思考人类道德的普遍价值问题,重新建构适应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的一种普遍伦理。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贝淡宁: 

  “有朋自远方来,高铁三小时就到了” 

  贝淡宁出生于加拿大,但一直对儒学情有独钟。他一来到会场,就讲了早上的一件趣事。

  “今天早上在曲阜碰到一个老朋友,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山东大学新校区在青岛即墨鳌山卫,原来属于齐国,现在坐高铁三个小时就到了。”

  有朋友建议贝淡宁在主旨演讲时用英文发言,但是他自己觉得,儒家学说里的一些概念很难翻译成英语,所以他几乎全程讲中文,最后用英文作了总结。

  贝淡宁在发言中说,中西方都有贤能政治的传统。柏拉图的书《理想国》,是一种对贤能政治有力辩护。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从孔子开始,一直在讨论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统治者。《礼记》有一句话:“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说得就是要让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

  儒家主张选贤与能,实行惠民仁政,体现了儒家选拔官员的理想标志,既有能力有效地处理问题,又有天下为公的情怀。

   

  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杨朝明: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大楼前面有一个石碑,这个石碑上用多种语言写着一行字,“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人心多元,尚书说“人心惟危”,孔子说“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一个人内心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脸上是看不出来的。因此,人心凝聚尤其重要。

  正因如此,中国早期思想家特别强调具有整体共同意义的“一”,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多民族和谐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中华思维的独特与智慧之处恰恰在于一统于“多元”的对立统一,二者和谐一体。在奋斗目标上一致,在具体措施上多元,在主流价值体系上一统,在表达形式上多元。

  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防控疫情以及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的做法,显示了:中国之治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稳定和和谐,中国的制度体系也为许多世界有识之士所关注。

  今天的中国之治,作为新型的国家治理体系,体现着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的问题的中国智慧,更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之治在异同于多元的互动中关注共同体原则和主体化意识,将荣誉感与责任感相连,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进一步润泽荣誉感。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琳  孟一 报道)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陶云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