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越“自立自强”越能为人类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支撑。回望“十三五”,我国研发投入大幅增加,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核心技术是现代的“国之利器”,是买不来的,也是换不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自己的事,关键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把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中国要强盛、要复兴,一定要自强自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只有自立自强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但是,加快科技自强自立并不是要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千百年前,通过古丝绸之路,中国人获得了域外的天文、历法、医药知识,也将四大发明、养蚕技术远播四海。如今,高铁飞驰、核电出海、大飞机腾空,每一步都是站在前人基础上,以世界眼光、国际水准完成的跨越。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单打独斗”。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既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也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全会提出科技自立自强,受到各国广泛关注。巴西和拉美地区的第一大智库瓦加斯基金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今日中国》葡文版主编高文勇表示,中国创新将为世界各国的合作打开大门,也将为绝大多数国家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提供机会。印度环球智库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普拉松•夏尔玛指出,“中国特别关注和加强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国领导层充分意识到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改革,这不仅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也有提振作用。”中国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需要中国。有报道指出,中国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国际化,这使得东盟国家、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都能分享北斗系统技术、产品和应用成果。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邀请世界各国利用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评价说,此举史无前例,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大量事实表明,中国一直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努力让更多人分享中国科技发展“红利”。

  世界是个“村”,各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村民”,中国越“自立自强”,越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越能为地球村健康发展注入更多“中国智慧”。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