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创意落地 文化生金——聊城市高新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

 

  1月6日,90后面塑达人付心喜正在创作面塑作品。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源 通讯员 王丽

  接通电源后,“花开富贵”葫芦台灯散发出柔和的光,极具美感;胖乎乎的太乙真人,身穿西装、白纱的新婚夫妻……在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楼展厅,摆放着一系列不同风格的文创作品。展厅的一侧是网络直播间,每周固定时间段进行直播,由专门的团队策划、推广。

  为适应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发展需要,聊城市高新区建设了以山东金正动画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悉心打造文创产业发展链条,积极推动文创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中小文创企业快速发展,让创意落地、文化生金。

  有梦想的90后面塑达人

  付心喜是个90后面塑达人,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不同风格的面塑作品:胖乎乎的太乙真人、抗疫英雄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个个形象逼真。

  “制作面塑,配料非常重要,一般用糯米和面粉,连如何和面都有讲究。”1月6日,付心喜手捧着一个已经完工的国外真人定制作品告诉记者。

  付心喜摆过面塑摊,也开过面塑工艺品店,2020年入驻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后,有望缓解只能挣点辛苦费的尴尬局面。

  “我从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网站上开设了店铺,多数订单来自一些外贸公司。捏制一个外国人定制的面塑,自己只能挣100多元钱,而外贸公司的售价高达800美元,大部分钱都被外贸公司赚走了。”付心喜告诉记者,自己原来设立的手工工作室没有直接出口的能力,如今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外贸出口资质,就能直接开辟国外市场,可以多挣一些钱,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爱直播的“葫雕小师傅”

  “大家好,我刚刚制作的是一款葫芦台灯,希望大家喜欢……”1月6日,正在通过直播销售葫芦作品的王明雨出生于1984年,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山东临清的他是一位高级设计师,在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一家文创类公司,还开设了自己的快手直播号“葫雕小师傅”,吸引了大批葫芦爱好者关注。

  然而2019年以前,王明雨还只是一个在市场上单打独斗的手艺人。“我以前开了个手工坊,雕刻葫芦作品,一年做的数量有限,收入也不是很乐观。”王明雨说。

  为有效促进文创产业发展,打造文创产业集群,高新区启动建设了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成让王明雨看到了发展方向,他带领团队于2019年底入驻。在产业园的帮助下,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020年,借助产业园的平台优势,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不久前,在产业园的促成下,他还拜了一位国家级雕刻大师——李玉成为师。

  “在文化产业园的帮助下,公司如今运营良好,有了葫芦种植基地,还可以搞各种培训,收入要比以前高很多。”王明雨告诉记者。

  

  1月6日,聊城葫雕小师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雨正在雕刻葫芦。

  打造创意孵化园

  在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像王明雨、付心喜这样的创业者有10多个。创业者中既有身残志坚的匠人,也有怀揣梦想的青年,园区的各项扶持政策以及量身定做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圆了创业梦。

  “我们的初衷是聚集聊城的优秀文创企业,资源共享,聚力提升。”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负责人杨博说,“我们对入驻园区的文创企业、机构和工作室,制定了减免房租和创业培训、财务结算、法律咨询、资源导入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对文创企业、工作室,从创意策划、包装设计到营销推广进行全方位支持,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文创产业发展,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正积极创建“聊得来我的城”聊城文旅创意IP交互平台以及全国高校原创IP生态小镇,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文创+科创’发展理念,把互联网、大数据概念全面融入园区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意、艺术创作之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系统化、数据化集成,构建聊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生态,进而带动产业园的商业化转化,最大程度地挖掘商业价值。”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人任家斌说。

  原文链接:创意落地 文化生金——聊城高新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