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临沭柳编:焕新场景,非遗特色产业“枯木逢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千百年来,轻柔婀娜的柳条曾激起诗人们多少美妙情思。而今,在山东省临沭县匠人的手中,它们正变成一件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这就是临沭柳编。

  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该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临沭柳编持续融合资源、人文、历史、艺术、创新等特色,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唐朝贞观年间,以柳命名的临沭县“柳庄村”村民,就以传统手工艺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箱、囤、斗、升、箢子、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品,其它们兼具经济环保、艺术观赏等特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20世纪50年代,临沭柳编开始起步,1953年,临沭县条编厂建立,1973年,柳编产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正式迈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研发能力弱、品牌化程度低、海外市场份额下降等成为临沭柳编不得不正视的难题。面对困境,临沭柳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破局“妙手”。

  以临沂欧拉农业公司为例,近年来,该公司尝试着走“场景+柳编工艺品”的路线,从卖产品向卖场景、卖设计转型。“国内很多消费者可能并没有将柳编工艺品应用在生活中的习惯,那我们就为消费者搭建一个使用场景。”公司设计师张德功说。

  在位于欧拉农业公司一隅的咖啡馆里,桌子、板凳、绿植等错落有致,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在这些物品上藏着价签,消费者在喝咖啡的时候可以将喜欢的物品一并买走。在花艺区,一盆盆绿植在柳编花盆里肆意生长。“选好花篮花好卖。”欧拉农业公司研学二组组长李秀秀介绍,不管消费者是喜欢花还是喜欢装花的柳编花盆,最终基本能促成两件产品的同步销售。“花艺师精心将花与花盆进行搭配,顾客觉得好看就会买。”从卖产品到卖场景,比的不仅是每件柳编工艺品的价格,消费者更愿意为设计师精心搭配好的产品组合买单。

  临沭柳编能够持续发展的另一秘诀是打造全产业链。近年来,面对东南亚柳编产品的激烈竞争,临沭县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同步扶持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各个环节,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内联电商平台、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集群。

  时光荏苒,柳编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临沭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为将这门技艺不断发扬光大,近年来,临沭县政府与企业上下联动,锐意创新,临沭柳编正推陈出新,再放异彩。(记者 王思晴 实习生 孙旻 通讯员 陈秀焘 策划 申红 统筹 王菁华 李忠运 武宗义)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