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推进文旅融合 共享诗与远方 ——省政协提案助力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被列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以提案形式为推动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推进乡村文旅融合

  乡村文旅已经成为文旅行业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但文化含量不足、产品结构单一、营销策划不佳等制约了我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效果和质量。为此,民革山东省委会在进行深入调研后建议:

  (一)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串联乡村传统文化要素,形成富有乡村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乡村文化、乡村手艺传承人。

  (二)优化文旅产品结构。做精乡村文旅融合基础产品,增强文化在民宿、餐饮、乡村景观等基础旅游产品中的渗透力度。做优文旅融合衍生产品,开发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文创产品。增设乡村文化讲堂、深度农耕、手工艺作坊等体验性项目。

  (三)创新文旅营销方式。转变乡村文旅营销方式,结合自媒体、短视频、会议接待、研学游、综艺录制等途径打造乡村爆款。重视乡村文旅IP营销,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面向社会征集乡村主题IP、特色产品IP等。

  (四)构建共建共享发展机制。完善农民参与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技术、手艺、资金等入股乡村文旅项目。明确收益分享机制,规范合作形式,落实合同签约制度,保障农民利益,推进村民“基础收入+股份红利”的收入机制。

  让工业遗产文化“活起来”

  我省工业基础完善,工业资源丰富,工业遗产较多。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文秋建议:

  (一)整合工业遗产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做文章。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统计以及分类、分级考核验收机制,细化认定考核标准,实行动态管理与退出机制,既要积极推动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创新中发展,又要防止跟风逐利、盲目扩张、突击效仿,变成形象工程。

  (二)强化市场价值转化,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深入挖掘行业特色,把工业遗址项目注入文化活力和品牌内涵。用新的呈现形式讲述工业发展故事,形成工业旅游产业、创新创意产品的有效升级和价值转换。

  (三)大力培育行业标杆,在示范效应上树典范。选择工业遗产完善、产业基础牢固、保存完整且已经具备引领示范效应的工业文化旅游项目进行重点打造,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工业旅游项目。

  (四)加大工业旅游宣传,在输出文化价值上找亮点。利用网红打卡地、直播基地等新型网络视频进行品牌营销,塑造全域矩阵传播效应,让线上流量带动城市流量。

  开通“漫游”列车

  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子木认为,随着我省高速铁路网络的完善,既有普速铁路线路客运量不断减少,利用率相对不足。建议通过普速列车提质改造,推动“旅游+文化+铁路”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创效和客运增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两大主题开通“漫游”列车。一是“文化齐鲁”主题。以山东全域大环线为特色,全面领略齐鲁大地壮美山河与灿烂文明。二是“海天一线”主题。以“听涛观海”为特色,感受胶东半岛与渤海海峡的律动山海。具体建议:

  (一)启动“铁路漫游”可行性研究。明确牵头部门,组建专门团队,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相关方案研究和客流组织调研工作。

  (二)对接车辆制造厂家。利用既有闲置车辆进行改造,并对同一车底分时段、分季节套跑不同旅游线路,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积极进行列车旅游线路调图。综合不同的主题线路方案,用同一组定制车底套跑,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擦亮“水文化”特色名片

  我省水体旅游资源丰富,海洋、黄河、运河以及泉水均具有“水文化”特色。省政协常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中心副主任刘玉光建议:

  (一)打造海洋水文化旅游圈。各海滨城市联合打造环黄海—渤海邮轮旅游体系,推出特色海上观光线,丰富邮轮旅游线路和岸上产品,打造国际邮轮旅游中心。推动滨海城市环岛自驾旅游及营地建设。提升海洋主题文化旅游度假区层次。推出或提升集文化性、观赏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海洋博物馆。

  (二)打造黄河水文化旅游圈。以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及文旅项目建设为节点,连珠成串,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塑造“齐鲁黄河”整体形象。整合沿黄各市资源,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以“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为平台,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系统,协同推进黄河文化旅游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打造运河水文化旅游圈。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展运河文化旅游、建设运河博物馆,让运河旅游“火”起来。

  (四)打造泉水水文化旅游圈。齐鲁大地泉水资源丰富。泉城济南72名泉驰名中外,临沂宝泉寺以泉取胜,潍坊被称为百泉之乡。建议讲好泉水故事,在齐鲁大地奏响“泉水叮咚响”的华丽乐曲。

  打造旅游产业“最强大脑”

  在“数字强省”战略背景下,我省智慧旅游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础设施薄弱、数据集成不够、建设投入不足等。省政协常委,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洪雷建议:

  (一)加强智慧旅游顶层规划。由省领导担任“链长”,在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动精品旅游、文旅创意产业加快智慧化转型,加大文旅行业“新基建”投入力度。用好紧缺急需和拔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制度,实施人才引进费、安家补助和科研成果奖励等政策。扶持一批文旅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智慧文旅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二)打造智慧旅游“最强大脑”。以省级智慧文旅平台“好客山东·云游齐鲁”为基础,纵向上打通省市县涉旅数据,横向上推动气象、交通运输、交管、商务等部门涉旅数据连通,打造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三)加大智慧旅游金融支持。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智慧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慧文旅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徐耀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