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大保护力度,推动传承与创新,滕州——让非遗绽放更绚丽光彩

  今年8月,滕州市柳琴剧团青年演员赵杨杨斩获第二届“白玉兰杯”全国戏曲艺术公开大奖赛银奖,为滕州柳琴戏艺术再添闪亮勋章。

  滕州市柳琴剧团作为柳琴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基地,从搭建青年演员成长平台,到开展“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剧团始终以实际行动让柳琴戏艺术贴近群众、焕发活力。此次赵杨杨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既是剧团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体现,也为滕州柳琴戏走向更广阔的全国舞台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滕州市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方式,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非遗不断传承与创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暑假期间,在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滕州市开展了“滕爱有家·相伴成长”之“非遗小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松枝鸟”代表性传承人唐来华指导亲子家庭共同制作“松枝鸟”,让大家在动手协作中增进情感交流、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在龙泉街道人和社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楼木版年画第11代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军系统介绍并指导大家体验王楼木版年画的制作。活动将家庭教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既提升了亲子沟通质量,也增强了大家对非遗的认同。

  墨家拳第八代传人孙新杰,也在暑假期间忙着教学员们练习墨家拳的招式。孙新杰说,“兼爱”与“非攻”是墨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家拳的文化灵魂。在墨家拳的传承与习练中,这一理念被贯穿始终。习练者不仅要注重自身武艺的提升,更要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包容之态融入社会。目前,墨家拳发展态势良好。以孙新杰为代表的墨家拳传承人积极作为,定期举办各类墨家拳培训活动与交流赛事,为武术爱好者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滕州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中,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非遗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在鲁班纪念馆,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鲁班的发明创造和传统的木工技艺,还可以亲自体验制作鲁班锁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传承的基础上,滕州市还注重非遗的创新发展。滕州市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对传统非遗技艺进行创新和改良,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非遗产品。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梁军,在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时尚设计,创作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深受市场欢迎。2022年,梁军的面塑作品《四大天王》系列,作为奥地利维也纳“红地毯”艺术奖获奖作品代表在维也纳中心地铁站展出,成为滕州非遗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张亮丽名片。

  滕州市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滕州市将继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滕州非遗,让传统文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通讯员 王广吉 李大昂 刁文鑫)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