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色遗产永葆活力,看济南莱芜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写着“以厂为家”的红砖房、树上高处别着的大喇叭、单双号分开的老礼堂……徜徉在济南市莱芜区原山东人民印刷厂的旧厂区里,80年代的记忆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你好,李焕英》电影中的时代。殊不知,这个被大家看作是“网红打卡地”的建筑,藏着一段厚重的红色历史。

  莱芜是革命老区,境内有开发价值的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这座充满红色基因的城市,正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

  “活党史”处处讲述红色故事

  原山东人民印刷厂院内有一个特别的场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709文化产业园)。历史影像、雕塑、仿真艺术……行走在馆内,各种各样的展示形式把我们拉回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东小三线建设者从大城市到穷山沟建设三线工程的动人事迹。

  三线建设,是1964年到1980年间,我国在内地的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是战略后方的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大转移、东西部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山东作为一线地区、独立作战区也进行了三线建设。建设地点主要分布在泰沂山区,位于泰沂山区中段的莱芜南部山区是山东小三线企业分布的密集区。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无数莱芜人听从党中央的号召,发扬听党召唤、对党忠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小三线”建设中。从那时起地处泰沂山区的山东“小三线”建设把莱芜这块红色热土写进了那段特殊历史。

  在莱芜,处处彰显着红色的印记。在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这里的种种图片、实物等,记录着革命岁月里,山东省工委在失去上级党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以刘仲莹、赵健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坚守革命初心,千方百计联系上级党组织和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生动故事。“泰钢精神”主题展览馆则展示了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创造了新的辉煌成就和精神财富。这个一度破产的小铁厂,如今发展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莱芜境内留下了150余处红色旧址遗迹,形成了山东境内最系统、最完备的红色资源体系之一。“论面积和禀赋,莱芜并不占先,但红色资源,这里不输别处:时间久、数量多、价值高、体系全、保存好、可延续。”莱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宁说。

  近年来,莱芜区投资近2亿元,先后打造房干精神展馆、山东小三线纪念园、山东省工委旧址等党性教育基地15处,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软件服务,成功吸引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60余万人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成为面向济南市、辐射山东省的重要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成为济南最靓丽的红色历史文化新名片,也带动形成了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示范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入选山东省委组织部备案目录,被命名为山东省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基地;9处红色点位被列入山东红色旅游线路,1处评为4A级景区,2处评为3A级景区;莱芜区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红色资源的充分挖掘,让莱芜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更有底气。莱芜还将重点做好充分挖掘与开发利用的结合文章,在持续深入挖据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做活“以红带绿”发展新文章,形成党性教育、红色之旅、绿色农业有机融合新局面,带动形成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真正让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宝贵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重现耀眼的红色光芒。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