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上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威海刘公岛上语重心长地说:“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

  爱国主义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核,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必须紧抓不放。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

  既是传承传统 也是现实要求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从历史上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始终是流淌其中的主旋律。从《战国策·西周策》“周君岂无爱国哉”到近代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再到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天换地,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始终贯穿其中。

  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对优秀基因的继承延续、优良传统的传承光大,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

  国际上,“东升西降”态势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华围堵打压,我们迫切需要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机遇挑战,特别是还屡有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崇美、媚日、“香蕉人”等现象,迫切需要加强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教育,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从政策要求上看,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战略,有既定方略、明确要求。

  党和国家层面,党的二十大要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出专门部署。

  省级层面,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省委《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省委宣传部《关于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计划(2023—2025)》《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都对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题中之义、应有之举。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

  需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爱国主义教育,只有永恒的精神内容,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方法。

  从过去工作情况看,爱国主义教育蓬勃开展,但也存在着“天花板”“瓶颈期”的问题,主要教育思路、形式、措施等大都延续多年前的做法,突破性的思维举措不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体系上,以“点”上教育基地居多,能够系统展示中华爱国情怀历史的“线”上教育教学场所缺少。

  第二,教育范围上,相比学校教育,社会上组织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较少,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实效性不强。

  第三,教育形式上,以学校、党校以及媒体宣传为主,“我讲你听”的硬灌输居多,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教育相对较少,特别是学生群体现场体验教育尤为缺乏。

  第四,教育特征上,时代化的载体形式优于时代化的阐释表达,不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运用声光电甚至VR等新技术,但内容却很少更新,时代气息不够,新瓶装旧酒,教育效果不强。

  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需求特点发生了变化,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做相应调整。

  当前,人们的需求特点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意识上,自我意识特征更加鲜明,不喜欢被动说教,更在意平等互动,“硬灌输”效果式微,融入日常的启发式教育更有效果。

  第二,接受习惯上,不喜欢正襟危坐式“你讲我听”,更喜欢新媒体方式以及影视剧、网络游戏等表达,对创新教育载体方法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参与方式上,不喜欢坐而论道,更喜欢现场体验,相比课堂教学、讲坛讲座等,实地观摩、游学研学更受欢迎。

  这些年,威海市立足区域丰富爱国主义资源,以增强吸引力、实效性为着眼点,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构筑覆盖全域的现场体验式教育阵地网络。先后建成29处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起涵盖32个教学点的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包含35个教学点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基地,策划推出15条爱国主义教育游学线路,每年吸引10万余人次在威接受现场教育。

  开展分众化主题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贯穿全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校本、进头脑“四进”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把爱国主义内容纳入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在全社会,届次化举办歌咏会、文艺汇演、主题讲解大赛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因人施策、融入日常。

  推进创造性转化。组织创作推出200余件以威海爱国主义事件、人物为原型的文艺精品力作,选树宣传攻克碳纤维技术打破美日40年垄断的光威集团、疫情期间联手48小时建起一座防护服工厂的威高和迪尚等700多个爱国敬业先进典型,开通运行“红色胶东”账号,每年播出威海爱国主义故事400多个。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

  既要凭靠资源禀赋 也要勇于创新创造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华大地、山河各处,历代都有卫国强国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有的以故事形式流传,有的以遗迹旧址留存,有的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它们延续着深厚的爱国传统,承载着独特的爱国情怀,寄托着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保护好这些资源禀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依托,有利于爱国传统薪火相传。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是爱国性格特征最为鲜明、爱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千百年来浸润儒家文化,又搏击风浪、戍边御敌,积淀了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禀赋。

  自明朝开始,这里设卫屯兵,史称威海卫,把威海放到了保卫国防的地位,也让威海成为保家卫国、发展图强的最前沿。迄今,这里仍是海防、国防的最前沿。

  这里发生过御侮抗倭、甲午海战、天福山起义、马石山壮举等知名事件,拥有英租时期建筑近200座,拥有国帜三易、一战华工、威海卫香港警察等独特历史印记,拥有“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乳娘”群体、马石山十勇士、300余位开国将军等英模人物故事。

  改革发展史上,这里产生了全国第一个双拥模范村,是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碳纤维材料美日40年的垄断在这里被打破,心脏支架技术在这里被攻克……一曲曲屈辱与抗争、梦想与求索、发展与突破的奋斗凯歌,集中展现了“家国情怀、大义为先”的性格品质。

  这都是独具中华民族特点、富有齐鲁大地特质的资源禀赋。转化传承好这些资源,既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也是使命所然、职责所在。

  近些年,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谋划突破文化“两创”工作。威海,把创新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推动“两创”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聚力做实做优,为山东文化“两创”工作树起一面鲜亮旗帜。

  2023年,威海将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带,整合以设卫戍边为基点的保家卫国史、以甲午海战为基点的屈辱抗争史、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基点的梦想求索史、以改革开放为基点的发展图强史,突出教育培训、游学研学、纪念警示三大功能,初步构建起全国首个以一个地级市为阵地的爱国主义集中教育区,更好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上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