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泰安市:老兵再忆抗美援朝峥嵘岁月 唱响不老的英雄赞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多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抱着保卫和平、保卫家乡的信念,毅然走向抗美援朝的战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浴血鏖战,同朝鲜人民军并肩赢得了抗美援朝这场正义之战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山东省泰安市3万余名青壮年响应号召、踊跃参军,用青春和热血写下对祖国的忠诚。如今,他们有的已离开我们,有的已步入鲐背之年,但他们谱写的一曲曲英雄赞歌、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打开旧木箱,95岁高龄的单长宣轻轻摩挲着这些物件,讲述起70多年前的烽火时光。“一开始没说去哪里,只说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声号令上战场,1950年底,作战经验丰富的单长宣坐上了一路北上去往朝鲜的闷罐车。当时,单长宣隶属于26军77师,进入朝鲜后,作为机枪手的他马上投入到战斗中。

  70多年前,鸭绿江边烽火四起、硝烟弥漫,无数热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迎着接连不断的炮击,奋勇战斗。王培伦就是其中之一。1953年,18岁的王培伦参军入伍,在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中渡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上。据王培伦回忆,他听战争初期就在战场上的老兵讲,当时,冬天物资补给供不上,战士们饿了就从身上抓一把炒面吃,吃一口炒面,再抓一把雪塞进嘴里;冻伤也是常有的事,为躲避空中的侦察机,战士们还会把自己埋到雪堆之下,这时皮肤就会冻粘在衣裤上,一揭开就会破皮。幸运的是,王培伦在来到朝鲜战场一个多月后,就收到了战争胜利的好消息。停战后,王培伦于1953年12月回到祖国,并报名参加了京津铁路的护建工作,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舍生忘死赴战场,浴血奋战保家园。1950年11月11日,中共泰安地委根据上级指示及全区的情况,发出了《对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必须立即展开对目前时局的宣传运动,树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积极态度。1951年春节前后,在国家征收新兵的号召下,泰安掀起了报名参军的热潮。

  泰安青壮年纷纷要求参加志愿军,仅用35天时间,泰安就超额完成了征收9780名精兵的任务。1952年春,根据上级关于发展新兵的指示,泰安地区再次动员参军,任务为招收新兵7000人,布置计划为8200人,实际完成9000人,并于1952年3月15日前全部完成。至1953年春,在4次动员参军中,泰安地区共有3万余名青壮年参军。这些入伍的新兵中,一部分赴朝鲜前线,为抗美援朝立下了战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泰安籍战士牺牲1300余人(20世纪50年代统计数字),涌现出王克传、范安良等一批战斗英雄。

  峥嵘岁月,永不褪色。热血山河,赤诚赞歌。硝烟早已散去,但砥砺人心的精神不会湮灭在岁月中。让我们铭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葆一份家国情、民族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