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乡村振兴片区成为市民近郊游“热选”

  赏山水田园,寻诗意乡愁。

  国庆遇上中秋,让今年“十一”假期开启了8天超长模式,“红色、秋色和月色”成为点燃青岛农文旅消费热情的重要元素。然而这个假期的阴雨连绵,让计划远行的市民纷纷选择了近郊游、市内游,走进乡村振兴片区来一场“诗和远方”的美好相遇,感受乡村振兴与农耕文化的深厚魅力。片区里游客如织,田园中活力十足,折射出青岛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特色产业发展的蓬勃兴旺。

  据不完全统计,10月1日以来,全市8个省级和18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共举办采摘、研学、亲子游、美食节等50余场特色活动、推出60余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吸引游客超95万人次,拉动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农产品销售等乡村消费近2亿元。

  多元业态融合,打造沉浸式“新体验”

  “在城市里听演唱会很正常,但在百年古树下听摇滚乐,这种奇妙的碰撞感太震撼了!”游客王彤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回归乡野的心灵之旅。”

  10月8日,为期8天的“乡聚前河·共富新程”2025大场镇田园音乐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前河岔村圆满收官。本届音乐节创新融合“音乐+田园+文旅”多元业态,依托“前河小院”共富项目,以村内百年古银杏树为核心,突破传统舞台边界,主舞台区以“归乡拾音,树下团圆”为主题,接连呈现民谣、摇滚、爵士、民族音乐等20余场精彩演出。“落叶伴音符起舞,古树与舞台相映”,自然意境与艺术演绎浑然一体,打造集视听盛宴、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沉浸式田园嘉年华,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融合体验,8天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

  这个国庆假期,为了满足假日期间人们的乡村游消费需求,9月28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体育局、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财政局以及即墨区政府,在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启动“丰收金秋·欢乐国庆”农文旅系列活动,同步发布44项农文旅融合活动。市农业农村局因势利导,集聚各片区的乡村风貌、民俗特色、农品美味、农耕文化等资源禀赋,策划推出“片区乡村游·提振消费季”系列活动,组织各涉农区市和片区策划开展丰富多样的乡村游活动及惠民措施,推出业态多元的农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提升消费体验,加大惠民力度,为人们出游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快看!这里有靳东同款取景地!还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拍过好多电视剧,还能偶遇明星呢!”来自即墨的游客王丽娜说。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市级乡村振兴片区的后石沟村,凭借依山傍水的优美风光和错落有致的地形地势,先后吸引了《温暖的味道》等32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铁山街道积极推动影视产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将剧中热门场景进行升级提升,十一假期推出“出片之旅”“影视剧同款”等系列路线、文创产品等,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前来体验。“白敬亭微博里发过这个村,我超爱这的风景,在这里体验明星同款机位,情绪价值拉满。”来自上海的00后游客于梦向记者介绍。

  “在这里,白天饱览美景,体验乡村慢时光;夜晚,则可在观景平台用专业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选择特色民宿居住,感受乡村郊野宁静的天空和别样的居住体验。”后石沟党支部书记刘芳介绍到,十一假期村里民宿国庆档房间,全部被一抢而空,农家宴翻台率也创了新高,最多的一天接待7000人,同比增长11.2%。

  在平度市大泽山镇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泽山风景名胜区、抗日战争纪念馆、天柱山风景区等核心景点持续火爆,游客们在秋高气爽中登高望远,触摸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纪念碑和石雷,踏上抗战时期高家民兵浴血奋战的战场,在先辈们的红色足迹中缅怀历史。登临天柱山,体验郑道昭“上游天柱,下息云峰”,喟叹一声“此天柱之山”,品味青山绿水间的文化底蕴,尽享“山水大泽”独具魅力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片区内民宿及特色旅游业态同样热度不减,响山潘民宿石头居以其古朴厚重的石砌民居和原生态的乡野趣味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印象大泽·萄源部落提供的吃、住、游、购、享、娱一站式服务,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度假需求。国庆期间,片区民宿整体入住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

  好资源+好创意,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孩子追着羊驼喂青草,我在霍比特小屋拍了全家福,这趟来得太值了!”10月1日,来自城阳的游客刘女士向记者展示照片时难掩笑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国庆节前开园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公社”,是假期当之无愧的“亲子顶流”:萌宠互动区聚集着羊驼、柯尔鸭、土拨鼠等30余种小动物,孩子们围在围栏边投喂、抚摸,不时发出欢笑;彩虹滑道上,大人小孩结伴飞驰,尖叫声与笑声交织成假日乐章;青青草原乐园里,家长带着孩子重温动画场景,草坪上的童歌嗨唱舞台更成了欢乐聚集地。

  金秋国庆,片区创新“田园风光+文化体验+亲子研学”多元业态组合,在晴雨交替的假日里持续释放吸引力,成为青岛周边乡村旅游的“人气地标”。据统计,国庆假期8天,片区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00万元,亲子家庭与研学团队占比超六成,展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带来的乡村消费新活力。

  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的一个花园式庭院内,不少游客正和家人朋友一起,在和煦的秋阳下乐享慢时光。国庆假期,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的乡村“庭院微度假”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人们或带上老人孩子、或邀请三五好友走进农家院落、特色村咖,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享受轻松假日时光。

  随着当地乡村“庭院微度假”兴起,这里也成了人们近郊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崂山区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创新消费模式,将当地特色村咖、亲子研学、网红餐饮等新兴业态与庭院游深度融合,为游客们提供多元化选择。与此同时,他们还围绕拓展乡村旅游新体验,积极突破果蔬采摘、农家宴等传统模式,将产业融入休闲元素与地域特色,通过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乡村庭院微度假”模式,让自然资源产生持续效益,生态保护与特色经济互促发展。

  “下雨的时候,躺在民宿里听水流潺潺、鸟鸣声声,雨后漫步乡村呼吸新鲜空气,养眼养心,真的感觉太惬意了!”来自青岛的李然女士带着家人,这个假期在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乡村振示范片区的民宿里度过了舒适的5天。龙泉街道常务副主任王显德介绍,像李女士这样全家来休闲住宿的数量不少。这个假期,虽逢雨季,但片区凭借丰富多元的体验、浓郁的田园风情与贴心的服务保障,尤其是雨后的乡村美景,成为市民短途出游的“心头好”。据统计,假期8天,片区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发挥各片区资源禀赋,通过全方位挖掘、多角度创新、多场景呈现,持续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体验,为乡村旅游消费注入新活力。

  培育丰收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今年国庆假期恰逢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各区市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动以节为媒,拉动农村消费,培育丰收经济,助力农民增收。

  “造型各异的艾草手工艺品,不仅好看,而且还能康养身体,真是涨了见识。”来自市南区的王女士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在艾山泽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卜钦龙的指导下制作艾草香包、养生锤、护颈枕等20余种艾草手造,将秋日丰收的馈赠转化为实用好物。

  10月8日,为期14天的“山水绘金秋 艾上庆丰收”上合示范区(胶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洋河慢生活体验季圆满收官。自9月25日启幕以来,活动以“庆丰收”“慢生活”两大板块为核心,联动曲家炉、曹家庄、兴郭村、桃源居等多个特色点位,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掀起乡村文旅热潮。在兴郭村的有艾工坊,开设的艾草手造体验课备受青睐,星光公园打造了专属“知识课堂”,专业讲解员带着青少年探秘“天文+古生物”,在流星博物馆里通过实物观察和互动实验,让自然科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据片区营销负责人介绍,国庆假期开展各类活动15场,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带动商户、农户平均增收32%。

  在平度市大泽山镇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片区,作为第39届中国·大泽山葡萄节的重要节点,国庆假期恰逢葡萄采摘旺季。五龙埠、葡萄大观园、高氏庄园、天池岭等知名采摘园区游人如织,亲手采摘、即尝鲜甜的体验项目,使其成为亲子家庭、近郊游客的首选打卡地。据统计,国庆期间葡萄相关产业带动效应显著,仅“玫瑰香”葡萄产值就逾5.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这鱼是今早刚从莱西湖捞的,用的是祖传的秘制酱料。”在莱西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片区的产芝新村,晌午时分,游客循着香味走进“渔水之乡”农家乐,农家乐负责人老徐端上招牌“淡水全鱼宴”,奶白的鱼头汤鲜掉眉毛,酥炸鱼鳞脆如薯片,就连鱼肠都炒成了酸辣开胃的佳肴。据老徐介绍,这个假期来鱼馆吃饭的大多是临近区市的游客,有几家还是生日宴,天天爆满。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西毛乡村振兴片区,围绕“分享丰收·乡愁情怀”核心,精心设计一日游、两日游路线,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翠林云庄的“满载鹅归”“林间拉拉船”等趣味项目,释放压力、享受惬意;创邦农庄的“丰收采摘”活动,让大人们重拾童年记忆,收获新鲜果蔬。据介绍,假期片区接待游客达2.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10万元。

  十一假期虽然落幕,但乡村振兴片区的旅游热潮仍在持续,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新的动能。为农村塑魂,为农业助力,为农民谋利,青岛聚力打造的8个省级和18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让乡村田园成为休闲游乐的网红,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量,在乡村游的双向奔赴中,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乡村大地铺展。(记者 李媛)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