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临沂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二十年 微光成炬灿星河

  初冬的阳光,温暖地洒在一所小院里,温馨和煦,几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清扫庭院、整理房间,还有两人在阳光里与轮椅上的男子一同读书,笑声不时传来……十六年如一日,一届又一届,临沂大学青年学生组成“李白天明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携爱前行,定期到脑瘫患者李白天明的家中提供志愿帮扶。

  李白天明,1978年出生在临沂市兰山区的一个普通家庭里,1岁时,不幸被确诊为脑性瘫痪。这如同晴天霹雳般几乎击晕了一家人,但并没有击倒他们的意志。在父亲的照料下,李白天明从未向命运屈服,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顽强地学习知识。四肢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活动,他就用舌头翻书学习,翻烂了5本字典;凭着几根可以正常活动的手指,他自学了计算机、PS、PR等技术,用常人想象不到的毅力完成了10万余字的自传……

  李白天明及其父亲不屈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打动了临沂大学师生。由学校老师和各学院学子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纷纷送温暖献爱心,积极开展志愿帮扶活动,持续、定期到李白天明家中帮助处理其生活上的琐事、困难,陪同其读书、聊天。“有你们,真温暖。”志愿者们每次走时,天明经常会不舍地感慨、挽留。

  志愿服务微光虽小,凝聚起来可成星河。“李白天明志愿服务队”只是临沂大学41个志愿服务团队的一个缩影。该校作为革命老区大学,在沂蒙精神哺育下成长壮大,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将志愿服务作为深化实践育人和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3年是临沂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周年。二十载春秋,不断地传承。一代又一代,由临大学子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型活动的现场、在危难险急的时候、在社区服务中心、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临大学子的身影。他们为孤寡老人、为留守儿童解困送爱,去边远地区文化支教,为城市建设奉献力量……志愿服务如同一面旗帜,让无数青年聚集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和沂蒙精神,用担当、奉献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形象与风貌。

  微光成炬,灿若星河。在临沂国际马拉松比赛、创建“三优”文明城市、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项活动的台前幕后,临沂大学“行走的红马甲”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近两年来,学校团委组织各学院团组织积极参与“希望小屋”建设,募集资金13万余元,在学生中遴选志愿者,对已建成的“希望小屋”,定期对接帮扶儿童,并建立长效回访帮扶机制,通过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帮助孩子培养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融入能力。临沂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被临沂市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同心社团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评为“山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表现突出集体”。

  今年暑假,学校团委联合团市委启动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组建校院两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217支,获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和国家级专项团队40支。社会实践志愿者走出校园、走向乡村、深入基层,实地开展义务支教、科技助农、乡村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构建起“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格局。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获得团中央表彰。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一直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有效抓手,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走在前、作表率。沂蒙精神始终鼓舞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倾情奉献中放飞青春梦想,奋力续写青年志愿者事业的精彩华章。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南京路上好八连”历史上首位大学生士兵、第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公举东,舍己救人不幸牺牲的伦学冬,不远千里捐献骨髓的黄梓琪等优秀校友,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团队“云飞支教队”,以及一大批志愿参军、服务西部、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个人和团体。自2003年实施西部计划以来,学校共派出832名志愿者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超过1/3的志愿者选择了扎根西部、服务西部、奉献西部,在最艰苦的地方书写别样人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