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让文化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张春宇

  他们之中,有人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人努力让文明宣讲走进老百姓生活中,有人为建设让群众满意的文明城市勤勤恳恳“添砖加瓦”,有人积极探索打造一个全民宜读、爱读的“书香山东”,有人为了让中小学生读上高质量的教材不断创新……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

  张庆军:让墨子鲁班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庆军,在宣传文化系统工作33年来,一直钟情于墨子鲁班文化的普及宣传。他潜心钻研,编辑出版了《墨子研究论丛》《墨子大全》《墨经训释》等几十部期刊、学术专著。这些作品成为当今社会认识墨子、了解墨学的重要工具。

  “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墨子鲁班,需要线上线下结合,软硬两手抓。”张庆军举办了多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墨子文化节等活动,还参与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建设,让民众能够更多“触摸”到墨子鲁班文化的奥妙。此外,张庆军适应新时代文化传播形势,以开通“老张讲墨子”音频账号等形式,让传统文博展示方式数字化,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墨子鲁班的认知度。

  张萌:文明宣讲要走进百姓家里

  如何让文明宣讲在基层落地生根,这是金乡县胡集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萌一直以来钻研的课题。

  张萌在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校、企业等固定宣讲阵地的同时,拓展宣讲场所,以点带面、串联成线,让宣讲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接近群众。张萌寻找各村人缘好、人员聚集的农户家庭,打造文明家庭站,讲好邻里和睦的家庭故事;走进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宣讲农业种植、管护以及乡村振兴等相关知识,讲好致富故事;利用太极拳、广场舞展演时机,组织乡贤宣讲队伍,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动群众。截至目前,已组织理论宣讲活动2000余场,受众3万余人次。

  刘丹丹: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

  滨州市滨城区文联(社科联)副主席、滨城区志愿者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丹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刘丹丹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实践站分级建设,打造星级实践站。全区各乡镇(街道)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人员、有记录的“六有”标准,通过整合村(社)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功能室等现有资源,建设了有特色、有区别的星级站点,积极开展活动,参加人员近8万人次,在全区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氛围。

  杨莹:以推进全民阅读为己任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山东书城经理杨莹,自2017年任山东书城经理一职以来,一直以传播先进文化、推进全民阅读为己任,通过组织各类阅读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空间,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努力为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面对阅读转场、消费习惯改变等冲击,杨莹推出了“店员变群主”项目,目前已建立228个读者群,群人数达到5万余人,策划推出一系列读书活动,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强化跨界思维,牵头与山东省老年大学联合开办“山东书城分校”,还引进教育培训、数字体验、少儿亲子手工等业态,持续打造复合式文化空间。

  张性阳:用好教材服务千万中小学生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助理、教材分社总编辑张性阳,作为海洋图书编辑部创始人,在海洋出版领域大胆创新,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海洋出版体系,海洋特色出版引领全国。策划出版的《世界海洋法译丛》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他担任责编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张性阳还牵头构建起国标教材、地方教材和专题教育教材等三级教材体系,培育青版教材核心版权资源。他负责小学《数学》《科学》《书法》等国标教材和《生态环境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蓝色的家园》等地方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策划出版《法治教育读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教材,每年服务近1500多万学生。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