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做文化“两创”先行者

       本报记者 杨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扎根齐鲁大地的文化沃土,我省基层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守正创新、薪火相传,推进文化“两创”在齐鲁大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刘建杰:传承国粹四十载,守正创新求突破

  “沂蒙人顶天立地宁折不弯,躺下是沂河、站着是蒙山……”字字铿锵、如泣如诉,这是刘建杰在京剧《燕翼堂》中的精彩唱段。2022年底,这部戏获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12岁学京剧,至今已近40年,刘建杰用坚守,实现了艺术创作的“成功突破”。《燕翼堂》中,他饰演的男主刘合浦属“老生”行当,在不偏离“规矩”的前提下,他注入了生活化的表演,让刘合浦的形象真正“活”起来。此外,这部戏还运用了京剧舞台少见的4K高清投影技术,舞台层次更加丰富。

  刘建杰还通过多平台演出、教授学生、进校园等多种方式普及、传承国粹艺术,在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范正安:把泰山皮影带上国际舞台

  一个古老的台架,一块雪白的幕布,一张用了50多年的泰山皮影,一段段抑扬顿挫的唱词,一个人的演出——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的演出现场。

  “脚上踩着槌儿,手里拿着人儿,嘴里唱着词儿,就是一个人的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人、78岁的范正安说,泰山皮影戏最难的是一心多用,需要表演的人手脚口灵活配合。从艺60余年,范正安始终活跃在皮影戏的舞台上,在光影之间探寻着热爱与坚守。

  2015年,范正安还将泰山皮影带上了国际舞台。对完全不懂英语的他来说,最难的便是语言。从零学起,根据剧本的内容让外孙女帮忙翻译,范正安每天不停练习。如今,已有不少外国友人慕名前往泰山,去欣赏范正安的皮影戏。

  张相立:27年间,走好农村电影放映路

  27年前,他接过父亲手中的放映机,开启农村电影放映之路;27年间,他敬业勤勉,带领团队走遍安丘866个行政村,累计放映电影1.3万场,观众达240万人次——他就是安丘市电影公司放映队副大队长张相立。

  扎根一线、深入基层,张相立在岗位上坚守初心,也勇于创新。为了更贴近百姓生活,满足大家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他推陈出新,推出“点单式”送影模式,实现公益电影“按需派单”,使正能量的优秀影片活跃在基层宣传阵地,让服务更有质量、有效率、有温度。

  27年间,他还热心公益,资助困难学生、孤寡老人,做好事近4000件,提供免费理发服务1万多人次。

  梁亮:是演员也是导演,足迹遍布千余村庄

  集曲艺、舞蹈、声乐、演员、编导于一身,乐陵市文化馆副馆长梁亮是远近闻名的“文艺辅导员”。9年来,梁亮走遍乐陵市千余个村庄,手把手教学广场舞,组织策划8届广场舞大赛、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26年来,他参演、导演、策划了26届乐陵春晚。

  梁亮虚心向老文艺工作者学习,在工作之余自费赴北京拜访名师学习相声表演和创作。参加乐陵春晚,他从一名舞蹈演员,逐渐成长为舞蹈编导,再到后来的相声小品演员、导演、创作编剧。梁亮说,只要百姓愿听愿看,再苦再累也值得。

  截至目前,梁亮已为乐陵春晚创作出《乐陵话》《忆童年》《风雨历程》《我要上春晚》《卖枣》等精彩作品,其中,原创相声《乐陵话》获得山东省群众文化优秀文艺作品评奖二等奖,在群众中广受好评。

  侯彦丽:擦亮“山东省两夹弦之乡”金字招牌

  躬耕梨园40载,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始终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擦亮“山东省两夹弦之乡”金字招牌,努力打造定陶“中国两夹弦之乡”文化名片。

  为推动定陶两夹弦“接地气”“重服务”发展,侯彦丽组建了乡村振兴文艺服务队,每年参与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次,服务群众70万人次。同时,她还着力培养草根创作艺人,带领中心策划、创作、演出《爱心家园》《春秋商圣》等一批获奖的精品剧目。她开创两夹弦“四位一体”保护模式,即“书籍”“图典”“剧目”“纪录片”,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022年9月,由侯彦丽带领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创演的《公鸡过寿》,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奖的戏曲作品。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