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牢牢抓住城市内涵式发展这一主线

  打开今天山东城市版图,有这样一些数据引人注目: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2%,提高到2024年的66.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棚改、旧改规模居全国首位;16市全部建成“城市大脑”,14市入选中国数字百强市、数量全国第一……

  一项项成绩和数据,见证了城镇综合实力、承载功能、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新跃升,标志着山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抵达一个新高度。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推动城市工作,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强调着力做好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安全发展、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七篇大文章,必将更好发挥城市发展对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引擎作用。

  内涵式发展,首在思路“转变”。“靠归大堆、摊大饼,是养不出现代化城市群的。”由外向内,是对发展思路的深刻思考,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转变”,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走出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内涵式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在“两个转向”的历史新方位下,我省城市发展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程度加深;职住失衡、交通拥堵、内涝积水等城市病仍然存在,等等。做好城市工作,必须抓住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窗口期”,构建城市群和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做好结构优化的大文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归根结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比如,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科技产业创新增强城市竞争力,抢抓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比如,聚焦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要建设“好房子”、配套“好设施”、提供“好服务”,使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紧扣目标任务,坚持系统推进,不断激发城市潜力、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未来打开的,一定是具有山东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本报评论员)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