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今天,互联网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与百姓生活,从“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到数字政务畅通社情民意,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疆域。其健康发展不仅关乎技术迭代速度,更取决于网络生态的文明程度。
强化网络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筑文化强国、网络强国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满足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顺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态势的。
构建网络文明新格局,应当监管与自律协同发力。当下,我们正身处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中,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需与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紧密契合。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网络行为的严格规范,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惩处。但少数“网络红人”和个别自媒体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故意在网络上传播夸张、虚假信息,甚至制造谣言,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为了构筑网络文明新风貌,强化网络文明建设。职能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监督,对网络各种不良行为乃至违法行为要积极治理、坚决打击,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网络平台也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审核流程,采取多种支持方式扩大优质内容产品的供给。
构建网络文明新格局,应当积极践行“群策群力”原则。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致力于服务广大民众,也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实现共建共享。每个人既是网络生态的受益者,更是责无旁贷的建设者。面对网络暴力、虚假信息及不良内容等乱象,我们应主动亮剑,以理性态度抵制,用正义之声发声,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秩序。同时,提升个人网络文明素养至关重要。我们应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拒绝盲目跟风与低俗行为,以文明言行树立网络新风。通过积极传播正能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网络空间注入正气,影响并带动身边人,携手营造一个干净、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
作为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7700万的“网民大省”,近年来,山东多措并举,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生态格局。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号召和引导各界群众、网友共同参与,积极营造向上向善,新风正气的网络环境。
制度建设层面,山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了网络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推动了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实施。山东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文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色情低俗、暴力恐怖等违法和不良信息,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提升了公众对网络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组织全省网络文明志愿者、互联网企业、网络媒体、社会公益机构及网络名人等结合经济发展、文化“两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主题开展宣传活动,以此吸引更多网民关注网络文明并热心投身其中。教育普及方面,山东不断推进网络素养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提升公众的网络文明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山东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在庆祝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等时,围绕“春节”“中秋”传统佳节,各地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创作一大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导向积极、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并在各种网站和平台上设置专题专栏,征集和推广具有社会共鸣力、感人至深或引导网友理性客观发声的正能量作品来宣传相关主题,激发网民的思想共振、情感共鸣,提升全社会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热情和动力,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人尽责网络文明建设、人人受益网络文明建设。”强化网络文明建设,是契合数字文明新形态的战略抉择。新时代新征程,全体网民须主动担当,职能部门需强化监管,文化平台要守土有责,三方协同用正能量驾驭大流量,共筑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新生态。唯有让主流舆论场充盈正能量,使“新风尚”深度传播于网络空间,方能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注入新动能,共筑清朗美好的数字精神家园。(文新)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