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要求凸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精神力量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根本方向。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过程。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精神建设的理论指引,符合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伟大构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给出了明确论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对人全面发展的生动景象进行了描述,“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全面丰富的人,是丰沛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集合体,因此,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传承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条件。中华文明发展进步需要传承,更需要创造。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5000多年而始终不曾中断,其核心原因就在于不断传承创新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接续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兼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丰厚的中华文明精神财富。这些精神既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仁爱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担当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气节精神、“鞠躬尽瘁”“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勤勉献身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还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伟大进取精神,“人心齐,泰山移”“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伟大团结精神,更有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伟大担当精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注重的道德伦理规范,守正创新精神,世界大同愿景,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精神世界,通过教育和社会引导,培养人们的良好道德品质;支持并鼓励科技创新、文化创作和知识传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文明交流作出贡献;以全方位、多层次的精神世界构筑行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多元内涵与现代意蕴。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具有14亿多人口规模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使人口规模如此大的国家的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将人力资本优势汇聚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力,需要通过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发挥精神力量的凝聚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共同繁荣,更涵盖精神生活的充实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需持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现和平发展须深耕文明互鉴,排除文化交流的障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面对新要求,我们应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通过“固本培元,返本开新”“铸魂塑形,守正创新”“激活动能,提升品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全民族的磅礴精神力量。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固本培元、返本开新。“固本培元”,就是要巩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之本。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之本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文化,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党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化之“本”、制度之“元”,决定着我们现代化基本的文化立场、文化性质和文化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丰厚的文化滋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色和底色。要牢牢把握和坚持这三方面核心内容,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指引始终不偏航。“返本开新”,是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再返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开悟和解答。要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回答现实问题中提供历史经验和文化智慧。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铸魂塑形、守正创新。“铸魂塑形”,就是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增强价值认同,规范行为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体现当代中国精神,是构筑人民精神世界的基本内核与核心架构。“守正创新”,就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既需要坚守正确的文化发展道路和方向,又需要不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东西之汇、古今之变中打造崭新的时代话语。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激活文化动能,提升精神品质。“激活动能”,就是要激活文化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升品质”,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应当着力提升文艺供给产品的品质质量、审美趣味和精神境界,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文化赋能,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品质,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文化场景和文明活动陶冶人民的文化旨趣和文化诉求,实现文化审美与文化产品的协同提升和互融共进。

  (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 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